對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英國退歐事件報道中的“擔憂表述”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9 15:54
【摘要】:近幾十年來,德國人因?qū)膊、環(huán)境破壞、老年貧困、恐怖襲擊、難民潮等多種事物的擔憂而聞名。許多周邊國家稱之為“德國人的恐懼”,德國人更因此被英美的德國研究專家戴上了“膽小如兔”的帽子。英國脫歐事件于2016年6月爆發(fā),對整個世界尤其是德國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在此情況下,德國人做出怎樣的反應(yīng)?他們是否再次表現(xiàn)出“德國人的恐懼”?媒體如何描述他們的反應(yīng)并采取了什么樣的語言手段?這些媒體報道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可能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本文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中的40篇關(guān)于英國退歐事件的報道為語料基礎(chǔ),以耶格爾的批評性話語分析理論為理論指導(dǎo)來研究德國人對此次事件的反應(yīng)。研究的重點在于從五個層面對所篩選的典型文章進行細致分析,即體制背景,文本表面,語言修辭手段,內(nèi)容意識形態(tài)表述以及總體分析。通過分析得到了以下結(jié)論:德國媒體借助語言手段突出報道了德國人對金融市場的恐懼和擔憂?梢哉f,德國人對英國脫歐所致的經(jīng)濟不確定性和危機的恐懼不斷增加跟媒體對相關(guān)話題的大量報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德國人選擇類似的激進道路,使之繼續(xù)支持歐盟。由此可見,媒體報道都有著一定的傾向性或目的性。這也提醒人們,要理性閱讀新聞報道,客觀看待媒體所報道的事件,對于媒體所說的一切不可盡信,同時要與媒體保持適當?shù)木嚯x,這樣才能冷靜思考和避免過激反應(yīng)。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33
本文編號:2644743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H3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伯杰;;“德國病”與“德國人的恐懼”[J];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02期
2 辛斌;;福柯的權(quán)力論與批評性語篇分析[J];外語學刊;2006年02期
3 陳中竺;批評語言學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1期
,本文編號:26447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waiyufanyi/264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