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的新視閾:生活體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的新視閾:生活體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教師專業(yè)成長 生活體驗 教師自主發(fā)展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發(fā)展研究 教育研究 教師培訓 教師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師教育 主體精神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教育科學領域發(fā)生了重要的"范式轉換":開始由探究普適性的教育規(guī)律轉向尋求情境化的教育意義。正是在這種"范式轉換"的背景下,"生活體驗研究"這一頗具平民色彩的教育思維和話語方式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領域日漸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則是傳統(tǒng)教師教育和教師培訓日漸失能,科學取向未能全面揭示教師專業(yè)成長本質。未來基于"生活體驗研究"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取向主要表現在:教師教育研究——關注教師的"生活體驗";教師專業(yè)成長——關切教師的自主發(fā)展;教師培訓方式——關心"主體精神"與"個體生活實踐";教師培訓策略——以能力為本位。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天津市教科院;
【關鍵詞】: 教師專業(yè)成長 生活體驗 教師自主發(fā)展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發(fā)展研究 教育研究 教師培訓 教師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師教育 主體精神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20世紀70年代以來,教育科學領域發(fā)生了重要的“范式轉換”:開始由探究普適性的教育規(guī)律轉向尋求情境化的教育意義。正是在這種“范式轉換”的背景下,現象學以其獨特的研究視角步入教育研究的殿堂。“生活體驗研究”這一頗具平民色彩的教育思維和話語方式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領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攀峰,張?zhí)鞂?讓教育研究走向生活體驗[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何永成;;機構話語視閾中的教師自主發(fā)展[J];學術界;2007年02期
3 盧乃桂;鐘亞妮;;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基礎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徐燕;學校德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德育敘事研究[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2 羅紅;個人實踐理論與敘事研究:解釋學視野中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姚玉環(huán);;教育研究主體的二元背離與對策[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黃愛萍,唐小華;關于教育敘事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2期
5 王欣瑜;試論教育(研究)的生命意蘊與教育研究范式的回歸[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3期
6 汪俊祺,吳忠舜,余篤玄;對體育教師角色轉變的傳統(tǒng)文化思考[J];四川體育科學;2005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郭勝蘭;論校本培訓中教師自主發(fā)展模式的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欣瑜;生活與教育的涵義及其辯證關系[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3 師致汕;關于中學生課堂學習的生活體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錢婷;研究性學校變革背景下教育學者生存方式的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葉莉潔;陶川的快樂博客生活[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許多歡;運用愿景構建中學班級學習共同體的敘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杜芳芳;教師個人理論及其形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程俊俏;新時期中學教師角色適應能力的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覃琦;直面大山的傾訴[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易凌云,龐麗娟;教師教育觀念:內涵、結構與特征的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2 吳宗杰;抑制課程自主性的控制符號——教師發(fā)展的話語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袁行霈;;感受 聯想 修養(yǎng)——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鑒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何民勝;;失敗以后[J];人民教育;1980年01期
3 艾蔭范;劉代純;;《登鸛鵲樓》別解[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4 激流;;“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文中引詩漫話[J];語文教學通訊;1980年01期
5 慕岳;;事件的觸發(fā)和作家的想象[J];固原師專學報;1981年01期
6 王連生;;王維詩的藝術辯證法淺探[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6期
7 丁鵬云;;答初中學生的“疑”[J];物理教師;1982年04期
8 顧冠華;言意新辨[J];江淮論壇;1983年04期
9 ;教育文摘[J];小學教學研究;1983年02期
10 王樹芳;辨證的創(chuàng)作論三題——《水滸》金批藝術分析之探索[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198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路英智;田明萍;張勤鋒;田代信維;;生活體驗療法(LET)對神經癥治療康復作用的研究[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首屆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選萃[C];1999年
2 王友勝;;李白詩歌中的神仙世界[A];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3 梁廣輝;;論新聞攝影中人的情感[A];兩翼齊飛昂首新世紀——第五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文集[C];2001年
4 松浦友久;周先林;;《秋浦歌》“明鏡”新解釋所不可缺少的兩個論據[A];中國李白研究(2001-2002年集)——紀念李白誕生13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賈衛(wèi)東;;寫作教學中選材指導的優(yōu)化策略[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6 胡松妹;;自主探究式心理健康教學初探[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王少青;;毛澤東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與實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8 陳婷;;樂之“靈”——營造想象空間,放飛學生的音樂靈性[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9 靳埭強;;從中國傳統(tǒng)圖形到哲學思想——設計中的承傳創(chuàng)新[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徐蘋;;中小學生離家出走問題的探討[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兒少衛(wèi)生分會第六屆全國學術交流會、中國健康教育協(xié)會學校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沈孟瓔;以前“蓋了帽兒”現在“夠酷”,明天是“蔻”嗎?[N];北京日報;2000年
2 沙莉;愛與心靈的再現[N];中國人口報;2000年
3 劉萍;關于“裸奔”的思考[N];大眾科技報;2000年
4 葉渭渠;表現美與表現戰(zhàn)斗[N];文匯報;2000年
5 李敬澤;由“三棵樹”引出的話題[N];文學報;2000年
6 周政保;優(yōu)勢還在生活體驗[N];文藝報;2000年
7 ;中國當代美術:1979-1999[N];文藝報;2000年
8 彭俐;話劇的“路在延伸”[N];北京日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林岳夫;海洋休閑游釣業(yè)前景廣闊[N];中國海洋報;2001年
10 樂黛云;和實生物同則不繼[N];中國教育報;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萬峰;自然人性的呼喚——沈從文創(chuàng)作傾向略論[D];西北大學;2001年
2 陳飛鯨;論作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陸小英;研究型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朱煒;試論多義詞的認知理據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萬偉;“開放性”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關永春;解讀學前兒童的生活與生活質量[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俠;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問卷的初步編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娟;農村小學研究性學習之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段兆兵;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教師專業(yè)成長[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秀娥;愛米莉·狄金森詩歌中的超驗主義傾向[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9087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90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