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生活主體”:教育目標的一種選擇
本文關鍵詞:培養(yǎng)“生活主體”:教育目標的一種選擇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目標 生活主體 涵義 構成 我國教育 主體性 素質(zhì)結構 學生培養(yǎng) 精神活動 交往活動
【摘要】:綜合考慮時代要求、人性假設和現(xiàn)實中國教育的問題,可以考慮將我國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培養(yǎng)"生活主體"上。強調(diào)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生活主體",其主要用意在于,突出從人的整體生活的需要著眼,規(guī)劃人的身心發(fā)展的取向或目標。一個人成為"生活主體",意味著他能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和現(xiàn)實的可能,自主地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目標,并能動地支配和展開生活的過程。生活主體的構成單位是"活動主體"。由于人的生活是由多種形態(tài)的活動構成的整體,因此,從不同的角度看,人作為"生活主體"分別是由多種活動主體構成的。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教育目標 生活主體 涵義 構成 我國教育 主體性 素質(zhì)結構 學生培養(yǎng) 精神活動 交往活動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教育應將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主體,這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育的共識。但是,教育到底應將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主體,這個問題卻很少有人論及。其實,主體有多種存在形態(tài)。對于我國教育來講,今天我們應該倡導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自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生活主體”。一、生活主體作為教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國外的“教育目標”說及其啟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2 ;國外的“教育目標”說及其啟示[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0年01期
3 王武嶺;民主涵義新探[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4 張明高 ,胡學東;關于全美教育目標的報告[J];比較教育研究;1990年05期
5 孫衛(wèi)星,趙惠;多視角理解信用涵義 強化大學生誠信教育[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楊豪良;人的主體性與教育目標的建構和實現(xiàn)[J];襄樊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李謹宇;論兩種指向的教育目標的協(xié)調(diào)和統(tǒng)一[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8 茍德儀,吳佩林;“洋務”一詞再辨——兼與楊宗亮先生商榷[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9 孫學鈞;專名的涵義與指稱[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10 池家芳;實現(xiàn)教育目標應注意的3個問題[J];中等醫(yī)學教育;199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舒利慶;;我國教育消費趨勢分析[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2 湯榮根;;尊重主體性 讓表達之樹常青[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八——追尋的旋律[C];2003年
3 張靜;;“社區(qū)建設”的不同涵義[A];組織與體制:上海社區(qū)發(fā)展理論研討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2年
4 汪鳳炎;;關于中國文化心理學的幾個問題[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沈關寶;;社區(qū)涵義與社區(qū)特征[A];組織與體制:上海社區(qū)發(fā)展理論研討會會議資料匯編[C];2002年
6 王珊珊;;英漢委婉語及構成對比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林麗琴;;高三英語復習運用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探討[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陳忠申;;讓陽光灑滿孩子的心田[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9 魏驚雷;開有珍;;中學生化學質(zhì)疑能力的心理探究[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10 張建華;;濮陽市幼兒心理素質(zhì)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A];濮陽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選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綠色的涵義[N];人民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姜澎;解讀上海“十五”計劃綱要(草案)教育目標[N];文匯報;2001年
3 雷泓霈;由“將生存能力寫入教育目標”想到的[N];貴陽日報;2008年
4 周平;政府的兩種涵義[N];云南日報;2001年
5 何卓恩;“知識分子”的涵義[N];南方周末;2004年
6 記者 葉輝 通訊員 魯福鈞;紹興縣提出高標準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標[N];光明日報;2003年
7 李庚辰;“領導干部”的涵義[N];人民日報;2005年
8 李福業(yè);以人為本有三層涵義[N];遼寧日報;2005年
9 李衛(wèi)東;提高健康素質(zhì):教育目標的新維度[N];光明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林妍;提高受教年限已成我國教育發(fā)展關鍵[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寶紅;清代筆記小說俗語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楊朝軍;英語左偏置構式:功能視角[D];河南大學;2006年
3 周穎;閱讀之旅:從主體性到修辭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善平;資本主體性批判[D];復旦大學;2004年
5 婁立志;論目前我國教育的主導價值[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楊佩正;涉訟犯罪論[D];吉林大學;2006年
7 林林;被追訴人的主體性權利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8 彭國良;顧頡剛史學思想的認識論解析[D];山東大學;2007年
9 但武剛;培養(yǎng)現(xiàn)實活動的主體[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盧平;競和的企業(yè)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英姬;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目標歷史演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躍春;中學生化學學習情感領域教育目標的達成與調(diào)控[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彭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金萍;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5 陳明堂;“全球化”與高中歷史教育目標的新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高毅莊;城市高中教師親和力特質(zhì)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7 吳曉君;“姓+稱呼語”一類結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賈玉平;壽字的形體構成及其審美啟示[D];四川大學;2005年
9 肖吉亞;主動、自主、創(chuàng)造[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順雙;論單位犯罪的構成[D];武漢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845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84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