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策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概念 科學課程 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
【摘要】:本文根據(jù)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原理對課程要素的要求,以及我國新世紀科學課程自身特征對科學課程整合設計的要求,并且結合問卷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圍繞聚合概念實現(xiàn)學科整合、圍繞聚合概念設計課程單元主題與過程活動、圍繞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科學課程整合,提出了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教學設計策略。貫穿這些設計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具有聚合作用的核心概念(即“聚合概念”)構造知識網(wǎng)絡,實現(xiàn)學科知識內(nèi)部及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圍繞核心概念設計課程單元主題,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習主題、基本理解、基本問題和過程活動,在達成基本理解的同時,借助核心概念形成對世界整體性、概念性的深層理解;同時,在解決基本問題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技能。本論文具體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闡述本課題的選題背景、國內(nèi)外研究綜述,對本課題相關概念進行界定、簡要闡述本課題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第二部分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主要論述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原理,分別對單元主題、核心概念、基本理解、基本問題與過程活動的設計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第三部分為科學課程設計現(xiàn)狀調(diào)查,收集當前科學課程的設計現(xiàn)狀事實,為提出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策略提供重要依據(jù)。 第四部分為本論文的重點研究部分,探討如何圍繞聚合概念實現(xiàn)學科整合;如何圍繞聚合概念組成單元主題與活動;如何圍繞社會熱點進行科學課程整合設計。 第五部分為結論與展望,總結了本課題的研究結論與不足之處,并對未來筆者的研究工作進行展望。
【關鍵詞】:概念 科學課程 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寧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42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6
- 1.1 選題緣由9-10
- 1.2 國內(nèi)外關于本課題研究綜述10-14
- 1.2.1 國外關于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模式研究10-12
- 1.2.2 國內(nèi)關于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模式研究12-14
- 1.2.3 文獻研究結論14
- 1.3 本課題研究內(nèi)容與研究方法14-15
- 1.3.1 課題研究內(nèi)容14
- 1.3.2 課題研究方法思路14-15
- 1.4 本課題相關概念界定15-16
- 1.4.1 概念15
- 1.4.2 科學課程15-16
- 1.4.3 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16
- 2 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理論基礎16-25
- 2.1 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原理16-23
- 2.1.1 設計整合性課程單元主題16-18
- 2.1.2 設計核心概念18-20
- 2.1.3 設計基本理解20-21
- 2.1.4 針對基本理解設計基本問題21-22
- 2.1.5 設計過程活動22-23
- 2.2 概念為本課程設計模式的功能優(yōu)勢23-24
- 2.3 本章小結24-25
- 3 當前科學課程設計情況調(diào)查25-38
- 3.1 問卷設計思路25-26
- 3.2 問卷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26-36
- 3.2.1 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果26-27
- 3.2.2 調(diào)查結果分析27-36
- 3.3 調(diào)查啟示36-37
- 3.4 本章小結37-38
- 4 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策略38-49
- 4.1 科學課程特點分析38-41
- 4.1.1 科學課程的整合性38-39
- 4.1.2 科學課程的探究性39-40
- 4.1.3 反映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40-41
- 4.2 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策略41-48
- 4.2.1 圍繞聚合概念實現(xiàn)學科整合41-44
- 4.2.2 圍繞聚合概念設計課程單元主題與過程活動44-47
- 4.2.3 圍繞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科學課程整合設計47-48
- 4.3 本章小結48-49
- 5 結論與展望49-51
- 5.1 研究結論49
- 5.2 本研究可取之處49
- 5.3 本研究不足之處49-50
- 5.4 前景展望50-51
- 參考文獻51-54
- 附錄A 概念為本的科學課程設計情況調(diào)查問卷54-57
- 在學研究成果57-58
- 致謝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蘭英;美國"概念-過程"課程設計模式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鐘啟泉;;中國課程改革:挑戰(zhàn)與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3 杜政榮;課程統(tǒng)整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12期
4 左銀舫;概念的學習和概念的有效教學[J];鄂州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5 劉青;在新課程中實施概念性的課程設計和教學[J];化學教育;2005年S1期
6 喬文秀;;關注社會熱點 促進生物教學[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09年07期
7 王定升;趙國瑞;;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及其對心理學的影響[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周青,楊妙霞,楊輝祥;美國科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標準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9 黃敏;;構建以概念性理解為中心的課堂教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周勇;;影響我國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的基本問題及其根源追溯[J];教育科學;200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健智;綜合與分科科學課程的標準和實施結果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宋怡;提高師范生科學素養(yǎng),,推進STS教育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紅柳;我國科學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3 徐進;初中科學課程教學策略的探討[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玲玲;初中綜合科學課程開展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探討[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5 段俊霞;新課程發(fā)展中課程統(tǒng)整問題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6 陳俊;我國科學課程實踐中的主要問題及根源剖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873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78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