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科研觀的淺析及啟示
本文選題:杜威 + 教育科研觀; 參考:《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年04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杜威的教育科研本質(zhì)觀、教育科研目的觀、教育科研過程觀、教育科研方法觀和教育科研主體觀,并從中得到啟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Dewey's view of essence, purpose, process, method and subject of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raws inspiration from it.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陶行知研究會;
【分類號】:G40-0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鐵軍;兩種不同哲學上的“實踐”與“效果”[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0年03期
2 鮑宗豪,劉文放;簡論道德的客觀標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3 馮天澤;;小博勒:《美國學術(shù)思想中的自由與命運——從愛德華茲到杜威》[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4期
4 賀麟;;實用主義是導致折衷主義和詭辯論的思想根源[J];學術(shù)研究;1980年03期
5 張勁夫;追憶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J];安徽教育;1981年10期
6 陳漢才;淺析陶行知與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質(zhì)區(qū)別[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7 A.C.奧恩斯坦 ,劉付忱;美國中小學的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1981年01期
8 張文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九十誕辰紀念[J];江淮論壇;1981年05期
9 戴自俺 ,樓化篷;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我見[J];江淮論壇;1981年06期
10 柳之榘;陶行知教育思想不同于杜威三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琦;張建偉;;再論建構(gòu)主義學習觀[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2 馮素陶;;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7年
3 蔣福泉;;學習陶行知 發(fā)展師范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7年
4 吳潤根;;改革傳統(tǒng)教育的一代宗師[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8年
5 李子魁;;偉大的“不謀而合”[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8年
6 劉蘊寬;;師陶札記三則[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8年
7 郭介成;;談職業(yè)教育之“主義”——讀陶行知先生的《生利主義之職業(yè)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8年
8 劉皇風;安金珍;王軍;;奧爾杜威上極性過渡帶的形態(tài)[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1年
9 黃藤;張于堂;;繼續(xù)推進辦學體制改革 更大地發(fā)揮民辦學校在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中的作用[A];新世紀:中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對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10 劉爾明;馮少舟;劉仁坤;韓月玲;宋偉;;遠程開放教育教學的基本模式[A];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教與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馮晨;年輕美國的老報紙[N];吉林日報;2000年
2 喬納斯·F.索爾蒂斯(作者系原英文版編輯);后現(xiàn)代課程觀[N];中華讀書報;2000年
3 胡樂樂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系;教育學視野中的課堂本義[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文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N];光明日報;2001年
5 張健;陶行知在今天的意義[N];光明日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汪大昭;抓住今日 為了明天[N];人民日報;2001年
7 國理;我國學人積極參與國際文學理論對話[N];文學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郝清亮;耐人尋味的落選與入選[N];中國體育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邱鎮(zhèn)祁;滬軍難有作為[N];中國體育報;2001年
10 石為華;問一下:兒童所能學習的是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華;經(jīng)驗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高慎英;論學習方式的變革及其知識假設(shè)[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閆守軒;論教學中的生命關(guān)懷[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余澤娜;經(jīng)驗、行動與效果的彰顯[D];復旦大學;2005年
5 田光遠;科學與人的問題[D];復旦大學;2005年
6 張云;經(jīng)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7 孔祥田;經(jīng)驗、民主與生活[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8 關(guān)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10 張永;西方教育學知識形態(tài)演進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和國強;評杜威工具主義真理觀[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陳國民;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杜覺民;西方教育理論在近代中國的移植應用和現(xiàn)實思考[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傳播及其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聶薇;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2年
6 李長偉;實踐哲學:教育迷惘中的選擇[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7 顏丙峰;論科學精神的缺失與現(xiàn)代教育的反思[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晨;赫欽期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9 李靈;杜威教師觀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10 張永;敘事研究:教育研究中的新動向[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115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11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