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教學中的偏誤及其分析
本文選題:游戲教學 + 教學主體 ; 參考:《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摘要】:闡述了游戲教學受當代社會過于追求娛樂文化的影響,出現(xiàn)了教學內容低俗化、教學方式娛樂化、教學過程形式化和教學主體的觀念偏失等偏誤。從社會學的視角,分析造成這些偏誤的主要原因有:教育本真的迷失、娛樂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消解、后現(xiàn)代思想對教育主體角色的解構、商品化社會的利益驅動。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game teaching is influenced by the pursuit of entertainment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re are errors such as the vulgar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entertain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formal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misconception of teaching su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se errors: the loss of the true nature of education,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ual world by entertainment,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role of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by postmodern thought, and the interest drive of the commercialized society.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檀傳寶;教育是人類價值生命的中介——論價值與教育中的價值問題[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丁海東;韓云龍;;論游戲與教學的整合[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黃進;論兒童游戲中游戲精神的衰落[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類型電視欄目的興起及發(fā)展進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陳文忠;;文學是人學,文論即人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3 周露露;;從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看新聞實踐活動中的異化現(xiàn)象及揚棄之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4 董素青;;電視——一只代罪的狐貍[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6期
5 劉丹丹;;真實與細節(jié)——《讀庫》的審美趣味與人文選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6 郭捚;;網(wǎng)絡審美文化反思[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7 臧永亮;尹淑媛;;作為娛樂的電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8 李杏華;;中國的設計之路任重而道遠——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9 李奇;;探析我國電視婚戀類節(jié)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非誠勿擾”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李方;;論讀圖時代的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蓓蓓;;結構與圈層:媒介文化視域中流動的“話語空間”——從“黃山門”事件進展引發(fā)的思考[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曹國新;;旅游軟實力:旅游業(yè)本土意識與國際營銷的理論基礎[A];中國旅游評論2011[C];2011年
3 于翠玲;;媒介演變與文化傳播的獨特景觀——中國編輯出版史的認識價值[A];中國編輯研究(2007)[C];2007年
4 于翠玲;;中國編輯學與西方媒介論的比較[A];中國編輯研究(2008)[C];2009年
5 陳紅兵;陳玉海;;解析新盧德主義對電視的聲討[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6 宋奎波;陳紅兵;;媒介分析學派的媒介技術社會影響思想述評[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7 史艷蘭;;從物的消費到符號消費——石林景區(qū)導游詞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8 徐瑾;;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上海高校媒介素養(yǎng)調查報告[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9 韓瑞霞;;互聯(lián)網(wǎng)對拉斯維爾5W模式的沖擊[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10 馬彩紅;;淺析中國電視的“審美疲勞”[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盧迎春;論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政治功能[D];蘇州大學;2010年
3 侯東陽;中國輿情調控機制的漸進與優(yōu)化[D];暨南大學;2010年
4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慧子;新媒體時代公民隱私的侵害與保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孟欣欣;大眾文化視野下現(xiàn)代體育的視覺化生存[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9 趙瑞華;媒介文化與休閑異化[D];暨南大學;2011年
10 楊娟;中國媒介生產(chǎn)融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思童;從受眾探析中國紀錄片發(fā)展范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欣躍;新時代的電視媒體影響力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方敏;“功夫王”賽事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李惠;中國電視綜藝娛樂節(jié)目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靜;提高電視節(jié)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郭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在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何淼;思想政治新課程與思想政治教師的繼續(xù)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郭湘仁;論情感類電視節(jié)目中的偽人文關懷[D];湘潭大學;2010年
9 吳演麗;論尼爾·波茲曼的電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10 袁佳穗;虛擬環(huán)境下的人際互動[D];湘潭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鄭也夫;;功利·游戲·求道[J];讀書;1992年03期
2 郭曉明;論教學的游戲品格[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年02期
3 雷鳴強;論“教育的價值”與“對教育的價值”[J];江蘇高教;1995年03期
4 丁海東;;論兒童的游戲精神[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邊霞;論兒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學前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王銀玲;幼兒園游戲 :游戲因素與教育因素的有機結合[J];學前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7 毛曙陽;關于幼兒游戲的本質及其對幼兒的發(fā)展價值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瑞楠,蓋靜華;在體育課中怎樣進行游戲教學[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81年03期
2 李青松;肖燕;;游戲教學及其實驗[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年01期
3 董忠理;游戲教學法的功能淺析[J];安徽教育;1999年12期
4 馬英;;游戲教學的嘗試[J];林區(qū)教學;2001年01期
5 趙麗;小學英語趣味游戲教學的初步嘗試[J];寧夏教育;2002年Z1期
6 張新中;體育教學原則在游戲教學中的應用[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7 鄧黎莉;;讓游戲更有“味道”[J];小學教學設計;2006年36期
8 馬宇艷;;如何有效開展游戲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07年07期
9 倪燕;;用游戲教學激活小學科學課堂[J];吉林教育;2009年14期
10 劉玉潔;;游戲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及注意事項[J];新課程(教師);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穎輝;;理解式游戲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索[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2 王潔;宋柔;;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偏誤標注方法研究[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卞小云;;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需要游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4 許娜;;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顏色詞[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龍琴;;如何激發(fā)幼兒對英語課堂教學的興趣[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6 邊衛(wèi)花;曹文;;日本人產(chǎn)生普通話r聲母和l聲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袁婭華;;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數(shù)學游戲激勵教學模式研究[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鄭仁龍;;新課程下小學體育游戲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A];浙江省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9 徐春燕;;愉快拼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龍琴;;如何激發(fā)幼兒對英語課堂教學的興趣[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文生;游戲教學的魅力[N];中國旅游報;2011年
2 ;游戲教學效果佳[N];貴州日報;2000年
3 浙江省桐鄉(xiāng)第一中學 費甫明;游戲教學切莫“游戲”[N];中國體育報;2009年
4 興義市下五屯辦科佐屯小學 何繼梅;游戲教學之我見[N];貴州民族報;2010年
5 定西市漳縣幼兒園 成玲;談幼兒園室外游戲教學[N];甘肅日報;2011年
6 紹興縣錢清鎮(zhèn)中心小學 丁魚燕;創(chuàng)設游戲平臺 拓寬創(chuàng)造空間[N];美術報;2007年
7 江蘇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閆萍萍;游戲教學求新求變[N];中國體育報;2008年
8 馬海龍 海豐縣彭湃中學;尊重教學主體 開展教學活動[N];汕尾日報;2010年
9 王春燕;游戲教學化與教學游戲化[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貴州省黔西一中 李秀鵬;重新認識游戲在教學中的功能[N];中國體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李菡幽;基于學習策略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偏誤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新順;行為理性偏誤與投資者生存投資決策過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4 楊彬;話題鏈語篇構建機制的多角度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李芳蘭;現(xiàn)代漢語語義韻的理論探索與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陳晨;留學生漢語體標記習得的實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丁銀貞;韓國學生學習漢語語法的困難和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9 王芳芳;自由·參與·共識[D];西南大學;2012年
10 蘭曉霞;中國學習者韓國語“請求—拒絕”對話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鴻雁;基于語料庫的日本留學生單音形容詞習得偏誤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李蓉若;初級階段非洲留學生漢字偏誤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園;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中留學生使用“還是”偏誤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梁恩正;“看”、“見”對N的語義選擇及二語習得中的偏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唐文成;越南學生漢語“是……的”句式的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柳俊琳;母語為粵語的普通話學習者學習偏誤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瑋;留學生若干篇章關聯(lián)詞語使用偏誤的考察及有關的語義語用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8 鄧秀芬;印尼棉蘭華裔和非華裔學生普通話語音習得偏誤比較[D];暨南大學;2011年
9 王莉;民族學生漢語簡單趨向補語習得研究[D];新疆大學;2005年
10 施蕊;產(chǎn)前診斷偏誤之民事賠償責任研析[D];重慶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039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10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