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尊與人際關系的研究綜述
本文選題:青少年 + 自尊。 參考:《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7期
【摘要】:利用文獻法對國內(nèi)關于自尊和人際關系相關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分析,了解自尊與人際關系的特點。對青少年自尊和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3種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這三種關系對青少年的自尊有直接影響。而且自尊偏低的青少年會有不良的人際關系。關于青少年自尊和人際關系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提出建議策略,以便能提高自尊,改善青少年人際關系。
[Abstract]: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dolescents' self-esteem,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peer relationship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t is found that these three relationship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adolescents' self-esteem. And adolescents with low self-esteem have bad relationships. The research on adolescent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is paper suggests strategies to improve self-esteem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教科院;濟寧市育才中學;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靜;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趙冬梅;山口裕幸;;大專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1期
3 張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系──不同群體間的一致性與差異性[J];心理科學;1998年06期
4 張文新;初中學生自尊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7年06期
5 俞國良,金東賢;婚姻關系、親子關系對3~6歲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3年04期
6 謝丹;卿麗蓉;;進城務工農(nóng)民子女初中階段自尊發(fā)展的初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7 王金霞,王吉春;中學生自尊水平與家庭因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俞國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鄒泓;張春妹;;中學生的人格五因素、感知的社會支持與自尊的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宋斐;;大學生體貌自尊、學業(yè)成績、歸因方式和自尊的關系[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萬黎;論自尊與健全人格的關系[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李苑凌;謝朝暉;;自尊心理研究綜述[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張麗華,楊麗珠;3~8歲兒童自尊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1期
7 王金霞;王吉春;;中學生一般生活滿意度與家庭因素的關系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4期
8 李祚山,唐加祥,趙楠;轉(zhuǎn)型期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研究[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9 張小安;謝朝暉;;重慶市大學生自尊心理狀況調(diào)查[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叢曉波,田錄梅,張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談自尊的教育意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華儉;內(nèi)隱自尊的作用機制及特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4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翟群;中學生自我價值感系統(tǒng)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叢曉波;自尊的本質(zhì)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濤;婚姻承諾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楊福義;內(nèi)隱自尊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趙梅;婚姻沖突及其對青春期子女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10 魏義梅;大學生抑郁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應對干預[D];吉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鴻雁;視障兒童與正常兒童自我概念和個性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魏峰;大學生人格五因素及其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郭振娟;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4 林曉軍;大連市中學生體育學習成敗歸因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5 孫志鳳;高中生自尊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6 鄭桂芳;三所不同類型中學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谷傳華;小學生欺負與人格傾向關系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萬晶晶;初中生友誼發(fā)展及其與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9 徐瑞;學生越軌行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麗萍;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與其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靜;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答會明!745000,李夢月!745000;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3 張麗華;論自尊研究的歷史發(fā)展趨向[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程樂華,曾細花;青少年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年01期
5 張文新;初中學生自尊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7年06期
6 俞國良,金東賢;婚姻關系、親子關系對3~6歲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3年04期
7 方曉義,張錦濤,徐潔,楊阿麗;青少年和母親知覺的差異及其與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4年01期
8 楊麗珠,張麗華;論自尊的心理意義[J];心理學探新;2003年04期
9 田錄梅,李雙;自尊概念辨析[J];心理學探新;2005年02期
10 周敏娟,姚立旗,江力勤,王力健,姚瑤,王韻芬;110例離異家庭初中生心理衛(wèi)生及適應狀況的對照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振娟;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亞芹;;當代農(nóng)村初中生自尊和生活滿意度狀況的調(diào)查[J];文教資料;2011年19期
2 王國霞;蓋笑松;;青少年期的意向性自我調(diào)節(jié)[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8期
3 蘇昊;許霞;;初中生自尊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4 王威賢;王欣;陳秋梅;;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自尊影響的長期效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7期
5 楊麗;朱曉坤;翟瑞龍;李艷苓;李娟;;自尊在完美主義和抑郁間的中介效應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3期
6 楊麗珠;;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zhì)探源——《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zhì)調(diào)查研究》評析[J];教育科學;2011年04期
7 李巖;陳洪進;;某事業(yè)單位入職員工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與自尊、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8期
8 樂國安;李文姣;王雪松;;親子關系對自尊的影響:一項基于貧困大學生的研究[J];應用心理學;2011年01期
9 平凡;潘清泉;周宗奎;田媛;;體質(zhì)量指數(shù)、嘲笑與自尊:身體意象的中介作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年05期
10 尹紹清;趙科;;彝族大學生自尊、社交行為及負性自動思維對孤獨感影響的路徑分析[J];紅河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斯萍;余仙平;;家庭因素在矯治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中的重要作用[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高文斌;祝卓宏;陳祉妍;劉澤文;高晶;;網(wǎng)絡成癮心理機制及其綜合心理干預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何文廣;;完美主義與自尊關系的初步探討[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常淑敏;趙景欣;周若濤;張文新;;大學生的危險行為及與其社會支持和自尊之間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張旭;;初中生自尊水平與認知加工偏向效應關系的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池麗萍;俞國良;;婚姻沖突與青少年自尊的關系:認知評價的中介作用[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杜麗麗;;音樂心理劇對流浪兒童自尊水平干預的研究[A];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肖海雁;馬存根;;山西大同大學生自尊與自我和諧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靜;粱寶勇;;高校貧困生人格特質(zhì)、社會支持和自尊水平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楊娟;趙瑞芳;張慶林;;不同自尊水平個體在算術作業(yè)中的ERP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湖南省衡陽市第一精神病醫(yī)院 譚貴星;高自尊與低自尊[N];健康報;2007年
2 邢少紅;為員工減壓 助企業(yè)成功[N];金華日報;2010年
3 記者 姜靖;專家倡議成立災后心理援助志愿者聯(lián)盟[N];科技日報;2008年
4 記者 姜靖;專家倡議成立心理危機干預組織[N];大眾科技報;2008年
5 記者穆晶晶;心理專家細說個中緣由[N];保健時報;2009年
6 麻城市張家畈中心學校 蔡主華 丁楚兵;“初二現(xiàn)象”成因及對策[N];黃岡日報;2011年
7 姜媛;自我調(diào)節(jié)減壓應對職業(yè)不安全感[N];華夏時報;2005年
8 師達宣;最新研究顯示:近20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N];科技日報;2009年
9 記者 謝良;動不動就抑郁,誰動了孩子的“心理健康”[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佳川;體育鍛煉對降低大學生自卑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發(fā)展及其與家庭、同伴和個體因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彈性的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趙勇;青少年危險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經(jīng)機制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武忠剛;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6 田錄梅;自尊的認知加工偏好及其對情感反應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楊娟;高自尊異質(zhì)性現(xiàn)象與自尊的神經(jīng)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王姝瓊;青少年未來取向與學業(yè)、情緒適應關系的追蹤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魏義梅;大學生抑郁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應對干預[D];吉林大學;2007年
10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設的檢驗[D];中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芳;留守兒童自尊的特點及其家庭影響因素[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宏坤;中學生主觀社會支持、自尊與道德價值觀的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3 胡卓;大學生自我構念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4 王玲;高中生自尊、應對方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魯蕊;自我評價、自尊與創(chuàng)造性關系的實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濤;自尊、性別認同和性別態(tài)度關系的內(nèi)隱社會認知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7 孔德姣;高中生寬恕心理與其自尊、人際信任的關系[D];河南大學;2009年
8 劉富良;大學生欺負行為及其與自尊、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博;高中生失敗恐懼、自尊和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10 王倩倩;大學生羞怯特點及其與自尊、孤獨、人際情境覺察能力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946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09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