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維多夫發(fā)展性教學理論與啟示
本文選題:發(fā)展性教學理論 + 認知理論; 參考:《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摘要】:對達維多夫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及教育啟示的述評:一是從心理起源與心理發(fā)展、活動、教學與發(fā)展、兒童心理發(fā)展階段這四個方面論述了達維多夫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及其最新發(fā)展;二是分析了達維多夫對認知發(fā)展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三是詳細闡明了達維多夫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啟示。對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理論進行探究和評析,可以為我國當今倡導素質教育、實行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Abstract]: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vydov's developmental teaching theory and its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 first, from the psychological origin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al teaching theory of Davydov and its latest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in the four aspects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by Davydov are analyzed. The third is to expound in detail the enlightenment of Davydov's developmental teaching theory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the school of social culture and history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dvoca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邯鄲學院發(fā)展規(guī)劃處;
【分類號】:G42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玉寶;認知彈性理論對網絡環(huán)境下專題教學的啟示[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袁維新;西方科學教學中概念轉變學習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劉路;從手工學徒制到認知學徒制——關于變革我國編輯出版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5年06期
4 曹賢鐘;基于任務驅動的CAI課件制作課程教學設計[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5 陳大偉;教師專業(yè)化取向與校本培訓[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陳大偉;教師的專業(yè)生活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兼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7 孔鯤鵬;楊玉寶;;概念圖促進學習者協(xié)作知識建構的應用[J];巢湖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劉學浩;;創(chuàng)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 促進學導式學習型社會建設[J];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9 袁昱明;網絡教育與個別化學習[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10 張文蘭,楊開城;建構主義思想的辯證唯物主義解析暨意義建構的心理機制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振宇;;數學專業(y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探討[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2 周敏;黃晶;;影響童車設計的因素[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勇;綜合理科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柯清超;分布式學習系統(tǒng)軟件建模方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聶必凱;數學變式教學的探索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區(qū)高等醫(yī)學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7 張振新;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復雜問題解決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葉麗新;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沈曉敏;對話教學的意義和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呂良環(huán);論外語自主學習能力之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鶴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角色的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琳;語文“情境教學”的現實與理想[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仁蕓;中學生數學能力的性別差異的調查研究報告[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楊寧;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教學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孟麗慧;論化學教學中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唐海玲;論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方式的建構主義理論基礎[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學波;網絡課程中專題導向異步學習模式研究——《網絡教育概論》的實踐與反思[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南昌;基于多元智能(MI)的個性化學習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汪曉東;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蕾;基于資源的主題學習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爾登·斯特賴克;顧曉鳴;;社會心理學:趨向、評價和預測[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2年02期
2 俞文釗;;學習理論與電化教育[J];外語電化教學;1982年03期
3 俞文釗;;認知理論與電化教育[J];外語電化教學;1983年04期
4 劉速;;動作技能形成理論中的認知論觀點述評[J];體育科學;1985年04期
5 ;國外信息[J];課程.教材.教法;1986年11期
6 明鑒;;美國當代學習理論與基本教學方法[J];中學語文;1986年05期
7 文援朝,王靜芳;論毛澤東關于錯誤的認知理論[J];求索;1987年06期
8 丁爾朸;數學教育心理學十年研究成果綜述[J];數學通報;1987年09期
9 李國榕;宋尚桂;;評皮亞杰兒童道德發(fā)展理論[J];齊魯學刊;1987年03期
10 方展畫;;學習理論的兩大陣營及其旁系[J];上海教育科研;198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大華;李茵;申繼亮;;關于成人期認知適應性指標的探討[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2 陳曦;;掩蔽刺激的空間參考框架對視覺表象旋轉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胡岱梅;王汝展;劉炳倫;;青少年抑郁癥的心理治療[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首屆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選萃[C];1999年
4 賈慧穎;;認知價值判斷[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5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圖式心理現實性的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劉奮榮;;非單調性問題與自認知邏輯[A];2001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1年
7 劉奮榮;;缺省邏輯如何研究非單調推理?[A];邏輯、語言與思維——周禮全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C];2001年
8 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為理論[A];達能營養(yǎng)中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李光耀;;倫理學是修身學[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10 齊清文;梁雅娟;何晶;姜莉莉;;數字地圖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探討[A];全國地圖學與G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深圳馬榮教育機構 馬榮;打破學科界線 促進整體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施承孫;當你焦慮時怎么辦[N];健康報;2000年
3 花秀駿 華軍;挫折教育與青少年犯罪預防[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南京大學 胡開寶;《新視野大學英語》——發(fā)揮交互功能整合教學媒介[N];中國教育報;2003年
5 楊蘭、仇大成;合理運用評價方法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6 魯道祥;一部“通合”的魯迅學術史[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7 張樹;教學設計的秘密[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山東省聊城市三中副校長 趙磊;學校管理的四個突破[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王忠勛;讓“想象”提升指揮藝術[N];解放軍報;2006年
10 王茜;質疑品牌忠誠[N];科學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建武;語言轉述現象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志鳳;注意理論及其對CAI開發(fā)的指導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2 張西平;高中數學后進生數學學習心理研究及教學建議[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陳奇敏;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利用網絡資源[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4 曹道根;論英語言語反諷[D];安徽大學;2001年
5 龔震西;藝術品與建筑環(huán)境關系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6 劉元;讀寫結合測試的認知學依據和驗證[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張俊英;第二語言學習中閱讀策略的對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陳勁光;物理CAI課件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蔡建豐;以英語為母語者對漢語疑問句的習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10 邵新光;學習策略及其在小學初級階段英語學習中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0661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06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