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會資本:家校合作的重要影響因素
本文選題:教育公平 + 社會資本 ; 參考:《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11期
【摘要】:家庭社會資本是影響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趥案訪談的分析揭示出,處于不同社會階層背景的家庭擁有不同的社會資本,在參與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存在顯著差異。這主要表現(xiàn)在家校合作的頻率、行為、內(nèi)容及效果等方面,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了直接的影響。這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積極采取措施,應對這一現(xiàn)象:一是要加強教育政策引導,保證教育公平;二是要加強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與教育理念的更新;三是要加強社會教育援助;四是要積極引導家長正確運用自身資源,促進子女健康成長。
[Abstract]:The family social capital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The analysis based on case interviews reveals that families from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have different social capital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education.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requency, behavior, content and effect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s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make joint efforts an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is phenomenon: first,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to ensure the fairness of education, second,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renewal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Third, to strengthen social education assistance, and fourth, to actively guide parents to use their own resources correctl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ir children.
【作者單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教育科學系;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機制的研究”(項目編號:08C439)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齊學紅,劉輝;現(xiàn)代家庭與學校的關系[J];教育科學;2005年03期
2 邁克爾·艾普爾,劉麗玲;市場、標準與不平等[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程紅艷;蘇慧;周晨;唐娟;馬曉強;;家;臃绞脚c社會階層分化的多角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5期
4 王敏婕;社會分層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現(xiàn)及其影響——美國家校合作的最新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復興;市場條件下的教育公平:問題與制度安排[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史東芳;李鋒;;教育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家校合作機制障礙和保障[J];法制與社會;2009年30期
3 劉永春;;論家庭、學校、社會相結(jié)合的綜合德育系統(tǒng)[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高建華;彭梅秀;;淺析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公共利益取向[J];經(jīng)營管理者;2010年13期
5 蔡笑岳;方佳燕;應湘;李長虹;李鷗;;城市中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調(diào)查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楊啟光;陳明選;;家庭與學校教育改革的關系:西方的經(jīng)驗與中國的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4期
7 丁小晶;;中小學“家校合作”低效的歸探析——以布迪厄的理論視角為切入[J];懷化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王佳佳;鞠玉翠;;美國教師教育市場化模式的困境[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8年05期
9 齊玉梅;王生鋒;婁正毅;;家長兒童心理知識對小學生心理行為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12年08期
10 許杰;;論治理視野中高等教育問責制的完善[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妹芝;促進平等,,追求卓越[D];河北大學;2011年
3 田凌暉;利益關系的調(diào)整與重塑[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趙全軍;中國農(nóng)村義務教育供給制度研究(1978-2005)[D];復旦大學;2006年
5 鄒強;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陳鵑;權力的遷移[D];河北大學;2012年
7 王瑜;公平視域下美國義務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8 徐冰鷗;阿普爾批判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春曄;影響小學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2 何程妍;蘇州市中學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3 馬恒懿;家校合作新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羅東蘭;中學家校合作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許潔;小學低年級實施生命化班級管理的行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岳萍;“家校通”在現(xiàn)代中小學家校合作中的運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林曉芬;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小學協(xié)同教育的策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8 何彥娟;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思考與形式革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來娣;基于重疊影響閾理論對江陰市農(nóng)村初中家校溝通的調(diào)查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10 趙瑩;美國基礎教育家校合作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敏婕;社會分層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現(xiàn)及其影響——美國家校合作的最新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01期
2 周長城,陳云;貧困:一種社會資本視野的解釋[J];學海;2003年02期
3 程紅艷;;區(qū)域內(nèi)學校非均衡發(fā)展與社會階層分化——以中部省會城市W區(qū)為例[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佩蓮;;社會資本對教育機會公平的影響[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4期
2 李國強;龔躍華;;社會資本與教育公平[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張振宇;孫光;;高等教育不公平現(xiàn)象解讀及對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齊學紅,劉輝;現(xiàn)代家庭與學校的關系[J];教育科學;2005年03期
5 張東嬌;;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社會資本障礙及其政府治理[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6 劉興春;;家校合作的動力之源——組織社會學的闡釋[J];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04期
7 成可;;從社會資本的視角淺談現(xiàn)有體制下弱勢群體子女通過教育向上流動的困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8 何毅;從家教熱看家長面臨的困惑與選擇[J];社會;2001年07期
9 薛二勇;;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實證分析——基于國際報告中的國別比較與數(shù)據(jù)分析視角[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10 周雪蓮;陽德華;;家校合作問題探討[J];教學與管理;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麗;;論因材施教與課堂教育公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2 丘利進;;淺論教育公平與民辦教育[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3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5 劉麗;;因材施教與課堂教育公平矛盾嗎?[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6 張靜;陳卉;;從點滴做起,實現(xiàn)教育公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楊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種力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張丹霞;;克服馬太效應 實現(xiàn)教育公平[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諸大建;;社會資本與社區(qū)發(fā)展[A];社會轉(zhuǎn)型與社區(qū)發(fā)展——社區(qū)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李秋心;龍長云;;信用——一種社會資本[A];孔學研究(第十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關注教育公平[N];大連日報;2005年
2 梁發(fā)芾;城鄉(xiāng)考生比例是衡量教育公平的尺度[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4年
3 董健;奧巴馬的“禮單”與人類的公平夢想[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4 本報記者 胡洪月;教育公平[N];河北農(nóng)民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馬小麗;努力實現(xiàn)教育公平均衡和諧發(fā)展[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9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周兆軍;期待教改新局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fā)展[N];中國改革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倪蔚薇;教育公平,看高位均衡[N];無錫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劉淼;縱深推進素質(zhì)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N];青島日報;2009年
9 張文銓;推動教育先行促進教育公平[N];閩北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蔣廷玉 本報實習生 葛靈丹;教育公平,如何變薄弱點為著力點[N];新華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偉;社會資本對集群內(nèi)企業(yè)跨地域轉(zhuǎn)移行為的影響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2 邢小明;新員工社會化、社會資本、組織承諾關系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3 吳青熹;變革型領導、社會資本與協(xié)同創(chuàng)新組織學習的視角[D];南京大學;2011年
4 趙延東;下崗職工的社會資本與再就業(yè)[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徐禮伯;社會資本對聯(lián)盟動態(tài)穩(wěn)定的作用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鞏英春;當代信息社會背景下的文化資本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7 易劍東;社會資本與當代中國體育用品企業(yè)成長[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8 李志青;互動、社會資本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技術擴散[D];復旦大學;2003年
9 于劍波;企業(yè)行動者的社會資本與社會成本[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方敏;宗教歸信與社會資本[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丹;城市私營企業(yè)主社會資本與企業(yè)發(fā)展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2 薛芳芳;社會資本與契約穩(wěn)定性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王靜;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集群的在線社會資本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牧蘭;以社會資本理論的角度分析牧區(qū)開礦過程中的牧民城市化問題[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5 顏燁;轉(zhuǎn)型中國社會資本生成條件和機制初探[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6 黃甲寅;農(nóng)村個體工商戶經(jīng)營活動中社會資本運作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7 李潤洲;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凡榮;外來民工個體經(jīng)營的社會資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榮;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史湘琳;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的非經(jīng)濟因素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659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06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