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引領學生網(wǎng)絡生活的積極對策探尋——基于“學校德育跟進社會網(wǎng)絡化趨勢的行動研究”
本文選題:學校德育 + 網(wǎng)絡生活 ; 參考:《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3期
【摘要】: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思考和解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對于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探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tǒng)領的、適應時代要求的德育新理念、新思路尤為重要。基于課題研究結果,為學校德育科學引領學生網(wǎng)絡生活提供基本線索,呼吁學校德育主動跟進社會網(wǎng)絡化趨勢,加強對學生網(wǎng)絡生活的指導性和影響力,實現(xiàn)網(wǎng)絡倫理價值觀對學生美好網(wǎng)絡生活的引導。
[Abstract]: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what kind of person to cultivate and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to insist on educating people as the basis, moral education as the first,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o explor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dominant. The new idea of moral education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it provides the basic clue for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cience to lead the student network life, appeals to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o follow the social network trend actively, strengthens the guidance and the influence to the student network life. Realize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ethics values to students' beautiful network life.
【作者單位】: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學校德育跟進社會網(wǎng)絡化趨勢的行動研究”(DEA010208)成果
【分類號】:G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董蕾;龐雅莉;孫元一;;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德育信息化建設[J];情報科學;2008年05期
2 鈕長興;余坪;田偉;;網(wǎng)絡對青少年成長影響的分析[J];青春歲月;2011年10期
3 曾驪;;“網(wǎng)癮學生”轉型“網(wǎng)創(chuàng)人才”的教育導引[J];當代青年研究;2011年02期
4 劉曉倩;;網(wǎng)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0年06期
5 劉曉倩;;網(wǎng)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10年21期
6 張桂榮;;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07年04期
7 李徐梅;;芻議計算機網(wǎng)絡對青少年的影響[J];銅仁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姚喜雙;郭龍生;;媒體及媒體語言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研究[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趙偉;科技文化影響下的我國學校德育變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海;學校道德自律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建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朱家安;德育生態(tài)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董世軍;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論[D];吉林大學;2008年
6 劉彥尊;信息社會視閾中的學校信息倫理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萬峰;網(wǎng)絡文化對大學生倫理道德影響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敏;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9 邵文英;論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資源的有機整合與運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由麗;網(wǎng)絡時代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路佳;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生德育的探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劉曉倩;網(wǎng)絡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認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國棟;大學生網(wǎng)絡道德責任的缺失與建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范小鳳;論新時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運作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少玲;初中生社會責任感的培育[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山林;民辦全寄宿制初中德育量化積分管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裴芳芳;青少年網(wǎng)絡德育研究綜述[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侯節(jié);陽泉市高中生網(wǎng)絡道德現(xiàn)狀調查與教育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10 李惠;角色扮演類網(wǎng)絡游戲與初中生交友觀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萬江;英國學校德育述評——當代西方學校德育比較研究之三[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1994年Z1期
2 檀傳寶;;論社會環(huán)境的德育價值[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4年04期
3 陳巴特爾;德育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雷湘竹,閔曉陽;當代美國學校德育的主要特征及啟示[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年S1期
5 張珍如;學校德育五字訣[J];湖南教育;2002年03期
6 王能東;信息時代的學校德育目標[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2年17期
7 汪園莉;淺析學校德育的合理實施[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8 張克中;;學校德育中的反道德行為[J];師道;2002年06期
9 劉曉麗;讓學校德育走進研究性學習——論德育領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鐘建麗;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農(nóng)墾建三江分局第一高級中學課題組;;學校德育與社區(qū)道德建設互動和諧發(fā)展的研究[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2 陳俊生;;從“雙重人格”現(xiàn)象談學校德育的誤區(qū)[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3 王志忠;;例談學校信息倫理道德教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4 周瑩瑩;;學生品德心理結構及其對學校德育的啟示[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武玉紅;;網(wǎng)絡社會視野下的青少年犯罪[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5年
6 白先同;郭志峰;;主體性德育模式試構[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紀托;;中美家庭道德比較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zhí)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C];2009年
8 趙建軍;魯梁;畢研;;以成人成才為根本,做好高職院校德育工作[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吳建東;;略論德育是新世紀人才的道德基石[A];亞洲人才戰(zhàn)略與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戰(zhàn)略論壇文庫[C];2001年
10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山東省委高校工委 田建國;新世紀學校德育的新課題[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逯陽;加強學校德育 提高德育實效[N];中國信息報;2004年
3 張余波;應重視勞動教育[N];潮州日報;2008年
4 市三完小 葛德發(fā);讓學校德育進入學生的寒暑假[N];郴州日報;2010年
5 金柯;30個項目聚焦學校德育[N];解放日報;2004年
6 本報記者 張荼縻;在“沖擊”中謀求“突圍”[N];遵義日報;2008年
7 江蘇翔宇教育集團寶應實驗初級中學 沈壽鴻;“督查崗”,,該不該撤?[N];江蘇教育報;2010年
8 熊波 于金秋;大刀闊斧革舊弊勇立潮頭爭一流[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何會澤;冀州文教局加強學校德育出實招[N];衡水日報;2010年
10 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張良才;學校德育應在提高時效性上下功夫[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國永;德性涌現(xiàn)與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朱曉宏;學校對學生道德成長影響之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楠;當代中西方學校德育比較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林亞芳;英國的學校德育[D];浙江大學;2002年
3 劉明宇;新加坡學校德育社會環(huán)境建設及其啟示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4 陳江土;淺議21世紀我國學校德育的改革與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戴靜;中美學校德育的比較及對中國學校德育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敏;當前青少年流行文化對學校德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朱彩萍;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學校德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郭翡;論朱熹德育思想對我國當代學校德育建設的價值[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9 王志海;班級共同體建設:學校德育優(yōu)化的有效途徑[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袁穎;中小學學校儀式的“形式化”傾向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245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02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