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qū)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xiàn)狀分析
本文選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 健康知識 ; 參考:《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年04期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區(qū)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xiàn)狀,為更好地開展中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jù)。方法采取多階段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對北京市昌平區(qū)17所中學5 098名初、高中學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識、態(tài)度、行為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被調(diào)查中學生艾滋病知識總知曉率僅為63.9%,不同年級和性別學生對艾滋病基本知識的認知不同,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獲取艾滋病防治知識的途經(jīng)和渠道從高到低依次是網(wǎng)絡(luò)、朋友、書刊、學校教育、電視等;有7.6%(386/5 098)的中學生進行過HIV抗體檢測;僅有11.6%的中學生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結(jié)論昌平區(qū)中學生對艾滋病基本知識掌握不夠全面,不能正確對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存在著明顯的歧視傾向。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Methods A multi-stage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mong 5098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17 middle schools i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Results the total awareness rate of AIDS knowledg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only 63.9%, the cognition of AIDS basic knowledge was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grade and gender students,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the way and channel of acquiring 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nowledge was the network from high to low. Friends, books, school education, TV, etc. 7. 6%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d HIV antibody tests; only 11. 6%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d not discriminate against HIV infected persons and patients. Conclusi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ping District do not have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AIDS and can not treat AIDS patients or infected persons correctly, and there is an obvious tendency of discrimin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市昌平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分類號】:G479;R19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冰,季成葉,何忠虎,星一;預防艾滋病關(guān)愛HIV感染者師資培訓效果評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年02期
2 張冰;季成葉;宋逸;張芯;廖文科;馬軍;;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視聽材料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冰;季成葉;宋逸;張芯;廖文科;馬軍;;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視聽材料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晶晶;譚曉東;潘敬菊;;淺析青少年公共衛(wèi)生健康教育的需求[A];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專題論壇暨第四屆湖北科技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2 李晶晶;譚曉東;潘敬菊;;淺析青少年公共衛(wèi)生健康教育的需求[A];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專題論壇暨第四屆湖北科技論壇“湖北省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體系建設(shè)”分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樊尚榮;女青少年生殖健康面臨的問題[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4年15期
2 張冰,季成葉,何忠虎,星一;預防艾滋病關(guān)愛HIV感染者師資培訓效果評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年02期
3 彭寧寧,羅春燕,朱蔚,高根娣,周月芳;上海市青少年危險行為現(xiàn)狀研究(一)——艾滋病及性行為的知識態(tài)度行為[J];中國校醫(yī);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姿之,何景琳,葉廣俊;四所盲校學生健康知識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87年01期
2 曹峻;香港學生健康教育一瞥[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88年04期
3 孫遜;;試論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方法及評價[J];中國校醫(yī);1988年01期
4 胡盛平;知識可能是他們唯一的自衛(wèi)手段[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1989年01期
5 曹峻;;培養(yǎng)青年成為社會健康風氣的動力——介紹香港中學生青少年健康領(lǐng)袖訓練課程[J];中國健康教育;1989年03期
6 牟進;衛(wèi)生防治關(guān)系及政策的協(xié)調(diào)[J];山東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7 費海林;學校健康教育八要[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0年06期
8 呂姿之;葉廣俊;王嘉;;二年級學生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校醫(yī);1990年02期
9 普紹英;淺談高校開展醫(yī)學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6期
10 張晉京;;農(nóng)村學校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付勇;;腎性高血壓患者100例健康教育調(diào)查分析[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腎臟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0年
2 繆正秋;;認識艾滋病 預防艾滋病[A];第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戒毒學術(shù)研討會教材、論文摘要集[C];2000年
3 郝秀珍;王素平;;淺談外科病房健康教育的體會[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shù)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4 孫竹珍;;眼科病房開展健康教育的探討[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shù)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5 袁紅艷;董紅艷;;乳腺癌健康知識宣教[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shù)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6 陳潔開;盧秀玲;卓秀瓊;丘艷碧;霍心;黃麗薇;譚綺君;龍少玲;黃敏霞;陳玲芝;;內(nèi)科部推行健康教育形式的分享[A];中華護理學會健康教育研討會暨講習班論文集[C];2000年
7 龔勤瑾;;健康教育在骨科病房的實施[A];中華護理學會健康教育研討會暨講習班論文集[C];2000年
8 余詩霞;孫有桃;;談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特點[A];第七屆中日護理學術(shù)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9 彭進;;健康教育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A];全國護理臨床研究學術(shù)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會編[C];2001年
10 魏花萍;熊德寶;;護生實習期間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A];首屆《中華護理雜志》論文寫作知識專題講座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晉文;選載體 抓工程 借媒體[N];中國婦女報;2000年
2 傅蓮英;衛(wèi)生部、全國總工會開展“關(guān)注中青年職工健康活動”[N];國際商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陸鐵琳;上網(wǎng)找健康難[N];健康報;2000年
4 趙;亞洲醫(yī)藥網(wǎng):理性開發(fā)市場[N];計算機世界;2000年
5 記者 胡名忠;“家庭保健醫(yī)生”贏得居民信賴[N];深圳商報;2000年
6 谷云松;零售藥店:呵護健康每一天[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1年
7 沈伯文;健康快樂100年[N];中國郵政報;2002年
8 王東兵;意義深遠的衛(wèi)生革命[N];健康報;2002年
9 蔣巖;艾滋病與艾滋病病毒[N];健康報;2002年
10 常志鵬;開藥店有講究[N];經(jīng)理日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迪;兒童健康信息認知的“知溝”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衛(wèi)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陳碧云;魯迅對病態(tài)人格的刻劃給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3 周嵐;以課題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實踐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婕妤;重慶市中小學性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紀湘懿;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健康促進學!惫ぷ髂J窖芯縖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6 楊永麗;健康營養(yǎng)行為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培養(yǎng)研究楊緒[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錢曉波;長春市高血壓患病因素及城鄉(xiāng)衛(wèi)生服務需求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8 申瑞華;《內(nèi)經(jīng)》“治未病”思想防治“亞健康”的策略探索[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9 李雷;南陽市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現(xiàn)況調(diào)查及危險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05年
10 徐明莉;吉林省孕期、哺乳期婦女碘營養(yǎng)調(diào)查[D];吉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139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91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