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的教育社會學分析
本文選題:擇校 + 擇校費。 參考:《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摘要】:擇校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教育促進社會流動的功能、學校化社會的影響和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衡等是擇校發(fā)生的原因。通過高額的擇校費使一部分低經濟地位的家庭子女喪失了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機會。擇校的存在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再生產了社會的優(yōu)勢階層。教育社會學對擇校的分析主要關注社會的弱勢群體,企求教育公平。
[Abstract]:School selection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social mobility,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society and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the causes of school selection. High school fees deprive some of the children of low-income families of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The existence of school selec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quity,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reproduces the superior strata of society. The analysis of school selection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focuses on the weak groups of the society and seeks educational fairness.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羅燕;教育的新制度主義分析——一種教育社會學理論和實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李煜;;制度變遷與教育不平等的產生機制——中國城市子女的教育獲得(1966—2003)[J];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羅燕;;教育產業(yè)化的制度分析——新制度主義社會學的視角[J];教育與經濟;2006年01期
2 朱志勇;;少數民族學校教師角色意識初探——個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羅燕;葉賦桂;;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新制度主義社會學分析[J];教育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德如;論課程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07年
2 劉國艷;制度分析視野中的學校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邱偉華;公共教育與收入差異[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黃軒;回歸個體:基于資源交換的制度理論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劉洪梅;論現代信息技術對大學教育創(chuàng)新的影響[D];廣西大學;2006年
3 侯善惠;河南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4 陸宏生;戶籍制度下考生填報志愿的行為策略[D];河海大學;2007年
5 劉杰;高校新生教育現狀及改革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曉倩;新制度主義視角下我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7 楊惠穎;中國學術型碩士學制調整的社會歷史分析[D];清華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梁雪峰;喬天文;;城市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來自一個城市的經驗數據[J];管理世界;2006年04期
2 譚艷玲;;中美中小學“擇!眴栴}比較及啟示[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陳友華;方長春;;社會分層與教育分流——一項對義務教育階段“劃區(qū)就近入學”等制度安排公平性的實證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4 張宛麗;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研究二十年[J];社會學研究;2000年01期
5 史萬兵,于春艷;美國擇校制度的歷史演變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02期
6 邊燕杰,張展新;市場化與收入分配——對1988年和1995年城市住戶收入調查的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向英;;義務教育階段擇,F象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鄒德萍;“招生腐敗”挑戰(zhàn)教育公平[J];決策探索;2004年12期
3 鄭淮;略論我國的社會分層變化及其對教育公平的影響[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4 陳初越;中國呼喚教育公平[J];決策探索;2005年06期
5 唐瓊;;論教育公平與和諧社會[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秦平;;促進教育公平的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8期
7 ;2007年度全省教育工作會議部署 著力推進教育公平 促進和諧安徽建設[J];安徽教育;2007年02期
8 ;教育w鸞J];教育;2007年13期
9 張紅蕊;;教育公平何時突破“玻璃天花板”[J];云南教育(視界綜合版);2007年03期
10 平泳佳;薛婷彥;;“教育公平是我最牽掛的事情” 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與農民工子女共迎開學[J];上海教育;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丘利進;;淺論教育公平與民辦教育[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2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3 肖明華;冶進海;;民辦學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諧作用[A];中國民辦教育大典[C];2010年
4 楊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種力量[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5 張彤華;;教育公平與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6 權力;;農村的教育貧困與實現教育公平[A];《資本論》與貧困問題研究——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朱賢勇;;實現教育公平 構建和諧農村[A];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討會文章選編[C];2007年
8 馬欣;;促進教育公平與建設和諧社會[A];堅持科學發(fā)展 構建和諧社會——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馮星燦;;試論高考“非考試競爭”與教育公平[A];探索與創(chuàng)新——《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9年
10 李濤;鄔志輝;;中國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育綜合改革:什么統(tǒng)籌?什么改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視閾下的“統(tǒng)籌治理論”建構[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曾業(yè)輝;教育公平:離我們還有多遠?[N];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
2 張思敏 張琴;“擇校費”合法化的是與非[N];中國婦女報;2004年
3 ;關注教育公平[N];大連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李國 實習生 李建 周明進;“擇校費”就是“教育賄賂”[N];工人日報;2004年
5 本報見習記者 吳若巖;教育公平方能促進社會和諧[N];人民政協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胡洪月;教育公平[N];河北農民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馬小麗;努力實現教育公平均衡和諧發(fā)展[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9年
8 本報特約記者 周兆軍;期待教改新局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fā)展[N];中國改革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倪蔚薇;教育公平,看高位均衡[N];無錫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劉淼;縱深推進素質教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N];青島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蔣云芳;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政府以促進公平為核心的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4 李淼;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基礎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5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6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龐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瑞典基礎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9 邱偉華;公共教育與收入差異[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安曉敏;教育公平指標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潤洲;我國現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2 任榮;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慧蘭;陜西省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施盛威;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教育公平[D];蘇州大學;2007年
5 焦紅艷;和諧社會背景下的農村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葉紀林;試論教育公平[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偉;教育公平問題的倫理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8 蘇穎怡;教育公平的理論與實踐[D];復旦大學;2008年
9 張露;農村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9年
10 海潔;促進教育公平的政府行為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217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82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