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認識論批判
本文選題:教學認識論 切入點:“理性的生物” 出處:《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的教學哲學觀構(gòu)筑于認識論基礎之上。在教學認識論的統(tǒng)馭下,學生被看成是一個"理性的生物",他任意改造、肢解所面對的一切客體,從而變成了一個脫離了生存境域的抽象而片面的人;學生被認為是以一種理論姿態(tài)存在于世的,他通過建構(gòu)和探究這一活動中介,在將教學文本世界變成純粹對象和干癟影像的同時也失去了自身原初而本真的存在;師生關系被當作是一種主-客式關系,師生雙方總想控制對方、同化對方,這必然導致彼此之間和諧關系的淪喪。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our country is based on epistemology. Under the control of teaching epistemology, students are regarded as a "rational creature". Thus became an abstract and one-sided person who was divorced from the realm of existence; the student was considered to exist in the world in a theoretical manner, and by constructing and exploring the intermediary of this activity, While turning the teaching text world into pure objects and withered images, it also loses its original and original existence;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main-object relationship, and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ways want to control each other and assimilate each other. Thi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loss of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each other.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學生與課程之間關系的生態(tài)學研究”(EHA07026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20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洵,陳徽;康德的普世倫理之善惡概念[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倪蔭林;關于概念與其對象及定義的新見解[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張能為;;繞不過的康德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胡志強;論力、能量和熵的概念在基礎物理中的作用[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6 徐振軒,徐葉;海德格爾視野里的現(xiàn)代技術與人類命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楊慧民;論德國古典哲學的“實踐優(yōu)先”原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張傳開;必然與自由范疇在近代西方哲學中的演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9 龔群;康德、黑格爾主體哲學的內(nèi)在困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10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張玉海;楊光;余大亮;;科學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金沙能源系統(tǒng)開發(fā)的科學發(fā)展觀初探[A];學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畢節(jié)地區(qū)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課題集[C];2007年
2 歐陽志遠;;再論“循環(huán)型經(jīng)濟”與“節(jié)約型經(jīng)濟”[A];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地學哲學委員會第十屆學術會議代表論文集[C];2005年
3 盛國榮;;論技術的社會活動過程性[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文靜;學校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慶;哈耶克自由經(jīng)濟、社會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3 閆順利;過程視域中的發(fā)展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07年
4 朱R,
本文編號:15914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59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