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與收入的相關性分析——教育經濟學的視角
本文選題:教育 切入點:學歷 出處:《教育導刊》2009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當今時代,教育是人們融入現代文明社會必備的入門券,而學歷、文憑、收入是關鍵因素。本文著重從實證研究和理論解釋進行了文憑與收入的相關性分析,力圖闡明人類教育活動與社會進化之間的某些內在聯(lián)系,從而正確理解社會進展的軌跡,尤其是當今教育改革的走向。
[Abstract]:Nowadays,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entry ticket for people to integrate into modern civilized society, and education, diploma and income are the key factors.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ploma and income from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clarify som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evolution, so a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track of social progress, especially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today.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0-0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云多;;個人教育收入差距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2期
2 馬范文;教育程度與工資收入相關性的中外比較[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賴德勝;教育、勞動力市場與收入分配[J];經濟研究;1998年05期
4 陶亞男,周娟;北京理工大學教職工教育程度與收入分配調查報告[J];教育與經濟;2002年03期
5 龔怡祖;學歷的社會功能與歷史形態(tài)初探[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6 李敏;文憑的社會功能[J];社會;2002年11期
7 張德祥;高等教育在社會流動中的作用[J];社會科學輯刊;199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皮江紅,黃育云;關于擇校就學的經濟學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2 徐旭暉;;農民非農就業(yè)對加劇廣東勞動力市場分化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7期
3 胡明娣,成定平;個人意愿教育投資額的決定[J];安康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4 趙芳,李忠義;廣西高校體育專業(yè)擴招問題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4年03期
5 趙璐;于慧穎;;淺談影響西方文學的審美因素[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李莉;英美兩國高等教育財政撥款體制的比較及經驗借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李勇,陳曉陽;市場經濟與大學經費來源的多元化[J];北京林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8 王云多;;個人教育收入差距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2期
9 孫志軍;過度教育:西方的研究與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10 劉寶存;美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進展·問題·前瞻[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秀梅;;群體性事件的治理與基層領導管理能力的提升[A];提高領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鄭志勇;;網絡社會群體研究[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3 葉翔;;關于臨終關懷──對一個老人樣本的記錄與思考[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哲;丁士軍;;江漢平原農戶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屆湖北科技論壇“三農問題與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分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李哲;丁士軍;;農村教育收益率實證分析 以湖北五縣為例[A];“三農”問題與新農村建設——湖北省首屆涉農領域青年博士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劉澤云;;中國城鎮(zhèn)地區(qū)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評:1981-2001年[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李勇;;高等學校成本結構與產出效率關系的實證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財力資源利用效率的實證分析[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李鋒亮;侯龍龍;文東茅;;父母親的教育背景對子女在高校中學習與社會活動的影響[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杜屏;;大學生的職業(yè)期望及其個人影響因素[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立君;美國公立高中能力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宇輝;高等教育視角下的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董國強;我國高校教師人力資本定價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4 袁暉光;中國高校擴招背景下大學生就業(yè)和工資調整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5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仿松;財政教育投資及其績效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燕玉鐸;我國高等教育生產率及其增長方式優(yōu)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曉芳;關于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于天琪;社會經濟地位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鳳蘭;湖北民族地區(qū)職業(yè)教育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一;城市居住區(qū)公共服務設施現狀研究與動態(tài)思考[D];鄭州大學;2010年
3 魏曉明;我國義務教育財政分擔機制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于海曼;大眾化進程中的高等教育學費制度改革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張文俊;河南省農村家庭人力資本投資決策調查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張瑩瑩;新形勢下江西省大學生就業(yè)難及其對策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閆銳峰;基礎教育支出績效評價問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徐繼芳;新課程下高中物理試卷的編制與成績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翁昊年;上海市首批中等職業(yè)教育“開放式實訓中心”運行效能的調查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魏紅;80后大學畢業(yè)生工作倦怠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曲恒昌;“篩選假設”與“文憑疾病”的防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2 賴德勝;地區(qū)收入差距擴大的人力資本成因[J];當代經濟研究;1997年04期
3 賴德勝;教育、勞動力市場與收入分配[J];經濟研究;1998年05期
4 張人杰;中國內地社會分層十大走勢[J];教育與經濟;1999年01期
5 李銀,曹艷芳;我國教育經濟效益計算方法新探[J];教育與經濟;1999年04期
6 龔怡祖;學歷的社會功能與歷史形態(tài)初探[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7 侯風云;中國城鎮(zhèn)人力資本收益率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李寧玉;;國內外教育社會學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怡祖;學歷的社會功能與歷史形態(tài)初探[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肖巧云;;芻議我國高等教育經濟學的發(fā)展[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6年01期
3 瞿衛(wèi)星;張謇教育經濟學思想[J];教育與經濟;1994年03期
4 鄭傳海;職工自學路上的“頑礁”亟待排除[J];中國職工教育;2001年11期
5 ;教育經濟學的誤讀[J];中國經濟周刊;2004年36期
6 科恩;李兆雄;;教育經濟學的問題和任務[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3年11期
7 李同明;教育經濟學與大學管理[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8 王延壽;高職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較研究——以教育經濟學為視角[J];池州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9 金子元久 ,陳暉;教育經濟學發(fā)展概要[J];比較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10 翁光蘭;;中外學者的教育經濟學思想概述[J];科學之友(B版);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爽;;從勞動力市場的分割看行業(yè)間收入分配的不公平[A];《資本論》與貧困問題研究——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朱芳漪;;基于馬克思的消費理論淺析我國消費需求不足問題[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第2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任民;;鐵路客運收入分配的多人合作對策問題[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5卷[C];1999年
4 董國楹;;社會主義收入分配要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A];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全國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1999年
5 謝小貴;高永;;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加強收入分配宏觀調控[A];科學發(fā)展觀與勞動保障問題研究[C];2005年
6 孫百才;;教育與收入分配:文獻綜述[A];2004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侯普光;;淺議我國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問題[A];全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阮宜勝;;論財政調節(jié)我國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蘇雪串;;加強基礎教育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戰(zhàn)略性措施[A];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10 張繼肖;;經濟變動條件下收入分配的控制問題——對基尼系數的動態(tài)管理[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華社記者 陳芳 沈文;救救文憑[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2 朱興弟;文憑與35歲現象[N];四川政協(xié)報;2001年
3 梁伯樞;文憑離財富有多遠[N];上?萍紙;2000年
4 ;杭州廣納人才不以文憑論英雄[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0年
5 吳永紅;網絡教育引發(fā)文憑之爭[N];發(fā)展導報;2001年
6 張穎;中學生拿“國際文憑”要小心[N];市場報;2003年
7 陳陽 孫英;留學新西蘭:“混文憑”在這里不可能[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8 時濤;官員與高校共造文憑腐敗[N];發(fā)展導報;2004年
9 吳若巖;如何看待網大的文憑[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1年
10 江華;向“注水文憑”說“不”[N];江西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振宇;我國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對消費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田楊群;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互動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吳燕飛;基于產權視角的企業(yè)內收入分配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楊俊;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5 柴華奇;中國居民收入分配與經濟發(fā)展[D];西北大學;2003年
6 牛似虎;收入分配、市場規(guī)模與工業(yè)化[D];遼寧大學;2011年
7 杜彥瑾;分配和諧的均衡理論、效應分析與制度設計[D];湖南大學;2009年
8 杜彥瑾;分配和諧的均衡理論、效應分析與制度安排[D];湖南大學;2009年
9 趙興羅;中國轉型期居民收入差距調節(jié)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10 金蓮;中國西部農村的教育費用與教育成就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林;我國市場化改革與城鎮(zhèn)居民收入分配[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楊巨;初次收入分配、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潛力[D];湘潭大學;2010年
3 胡瑩;社會主義的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關系的理論、歷史和現實[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范言慧;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居民的收入分配[D];湘潭大學;2003年
5 蘇澤龍;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D];天津財經大學;2006年
6 張磊;軍隊干部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金易;馬克思“按需分配”理論探析[D];吉林大學;2009年
8 羅建媛;論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的稅收調控[D];江西財經大學;2003年
9 許玲;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涂小雨;鄧小平“先富共富”思想探析[D];鄭州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562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56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