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對學校德育理論的創(chuàng)新探索
本文關鍵詞: 鄧小平 學校德育理論 創(chuàng)新 探索 出處:《探索》200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鄧小平作為我國改革開發(fā)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在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過程中,從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方向保證和動力支持等高度不斷思考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學校德育的一系列問題,形成了較系統(tǒng)的學校德育理論,創(chuàng)新回答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學校德育"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以及"如何培養(yǎng)人"這一事關教育價值取向、現實目標、教育規(guī)律及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根本問題。
[Abstract]:Deng Xiaoping, as the chief designer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founder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goal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form,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have been constantly considered in the sense of direction assurance and dynamic support, and a more systematic theory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form,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has answered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who trains people", "who to cultivate" and "how to train people" are related to th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value, the realistic goal, the educational law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prosperity of the socialist cause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re fundamental problems.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銳;;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途徑[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彭升;羅雪中;;論黨的三代領導人對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的歷史發(fā)展[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漆丹;;我國股份公司股東表決權信托的法律效力[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彭升;試論鄧小平關于農民問題思想的主要特色[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葉長衛(wèi);我國農地制度改革的經濟與倫理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18期
6 李海紅;論新形勢下腐敗現象及其防治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7 于學強;;論鄧小平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8 趙國友;;從陳獨秀的經濟思想透視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9 吳元其;防治非典與行政理念轉換[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王榮科;艱辛探索的政治文化考察——毛澤東領導全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再回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占彪;;淺析西部民族地區(qū)的人力資本與經營[A];中國現代化與西部大開發(f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2 李合敏;;新時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論鄧小平關于干部隊伍“四化”標準的思想[A];2005烏蒙論壇論文集(三)[C];2005年
3 徐葵;;高放蘇聯劇變研究評析[A];高放教授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蒲國良;;關于十月革命研究中兩個基本問題的思考[A];紀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俊梅;楊蓓;;關于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經、社建教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學東;;維護公平是政府的職責[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洛汶;;新時期弘揚鐵軍精神的重大意義和基本途徑[A];鐵軍精神研究——新四軍成立70周年紀念文集[C];2007年
8 朱佳木;;崇高的理想 堅定的信念[A];學習陳云黨建思想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2005年
9 陸仁權;;重溫陳云黨員權利理論尊重和保障黨員權利[A];學習陳云黨建思想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吳民生;;掌握唯物辯證法 提高選人用人工作水平——學習陳云同志干部選拔任用觀的幾點體會[A];學習陳云黨建思想暨紀念陳云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希宏;黨內民主建設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2 張忠明;農戶糧地經營規(guī)模效率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3 李新曦;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與人的素質塑造[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4 張曉燕;依法治國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姜洋;中國證券商監(jiān)管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7 張拴平;張申府哲學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8 莊杰;現代企業(yè)制度下國有企業(yè)黨的建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9 郝首棟;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基礎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10 孫明;對外開放的新格局[D];廈門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振華;毛澤東的選舉觀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劉燕;中國現代化“后發(fā)展效應”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李佩蕓;我國服務型政府中的行政道德建設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余文華;新社會階層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影響初探[D];湖南大學;2007年
5 鄒時林;新農村建設視野下的農民和諧增收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6 董建德;國有企業(yè)的價值重構與制度轉型[D];山東大學;2007年
7 張冬梅;馬克思社會和諧思想若干問題思考[D];西南大學;2008年
8 金玲;中國農民現代化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9 王宏磊;馬克思恩格斯公平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10 張立慧;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歷史經驗[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衡彩霞;;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發(fā)展價值觀的演進及其理論形態(tài)[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任改萍;;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和途徑[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0年01期
3 姚鴻雁;;毛澤東鄧小平教育公平思想之比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9期
4 魏海明;;成人?平逃母母锱c發(fā)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02期
5 姚萍;;淺論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的重要性[J];黑河學刊;2010年02期
6 賀娟;;淺析鄧小平教育公平思想產生的背景[J];世紀橋;2010年05期
7 張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基本素質淺析[J];世紀橋;2010年05期
8 胡凌艷;;論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的探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3期
9 鄭景光;;德育之重與法育之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何成學;;紀念百色龍州起義8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桂海論叢;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維強;薛艷榮;;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的行政體制改革——兼論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的行政改革觀[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郭永福;;努力開創(chuàng)教育史研究新局面——在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專業(yè)委員會年會上的講話[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3 雷方圣;;從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看教育的成就與失誤[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4 張傅;宋薦戈;;略論共和國三代領導集體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5 ;生平活動圖版[A];紀念劉東生院士[C];2009年
6 楊闖;;論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安全問題[A];文化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張文化;;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模式轉變中的理論探索[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徐艷玲;;全球化視角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流變[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王喜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劉丹;;人民福祉與社會主義[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凱;共和國領袖們的新年紀實[N];聯合日報;2010年
2 胡平 口述 宋愛茹 執(zhí)筆;解讀壯闊的時代大潮[N];光明日報;2010年
3 高津滔;中國不能只做世界“經濟大國”[N];經濟參考報;2010年
4 謝慶華 謝疏濤;電力服務優(yōu)質廣安更添魅力[N];國家電網報;2010年
5 實習記者 徐萬佳;兩萬多人參與中國旅游日網上調查 5.19呼聲最高[N];中國旅游報;2010年
6 張業(yè)亮 編譯;中國要做全球綠色榜樣[N];中國環(huán)境報;2010年
7 高初建;何不讓聶衛(wèi)平管足球[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8 廣安區(qū)記者站 張國盛;渠江大道變奏曲[N];廣安日報;2010年
9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 田力普;在建局30周年慶祝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0年
10 吳曉波 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1984:為“商品經濟”翻案[N];經濟觀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化剛;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國化探析[D];南開大學;2009年
2 姚巧華;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理論中國化歷史進程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3 李海濤;新時期黨的私營經濟政策探析[D];南開大學;2009年
4 汪青松;鄧小平企業(yè)管理思想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鮑雪松;鄧小平的社會發(fā)展積淀論[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6 盧昌軍;鄧小平 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于海峰;當代中國留學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孔凡河;江澤民外交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軍曉;先行一步[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10 陳立媛;鄧小平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若干思想探析[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航;鄧小平區(qū)域經濟思想淺析[D];吉林大學;2009年
2 郭松;論鄧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的鮮明特征[D];吉林大學;2009年
3 劉少寶;鄧小平睦鄰安邦外交思想論析[D];吉林大學;2009年
4 王慧娟;鄧小平對中共執(zhí)政規(guī)律的探索研究(1978-1997)[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藺如亮;鄧小平防止“和平演變”思想評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瑞華;胡錦濤對鄧小平軍隊建設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D];西南大學;2009年
7 秦華才;毛澤東、鄧小平社會調研理論比較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喬林麗;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D];西南大學;2009年
9 劉耀朋;列寧與鄧小平市場經濟思想比較分析[D];新疆大學;2009年
10 邱峰;鄧小平對毛澤東社會公正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D];延安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53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55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