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德育思維方式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本文關鍵詞:論德育思維方式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出處:《教育評論》200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傳統(tǒng)的德育思維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當前,要提高德育效果,德育思維方式就必須由簡單思維向復雜思維轉(zhuǎn)換,由線性思維向非線性思維轉(zhuǎn)換,由機械思維向生態(tài)思維轉(zhuǎn)換,由對立思維向和諧思維轉(zhuǎn)換。
[Abstract]:At pres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moral education must be transformed from simple thinking to complex thinking, from linear thinking to nonlinear thinking. From mechanical thinking to ecological thinking, from opposing thinking to harmonious thinking.
【作者單位】: 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當代學校德育范式轉(zhuǎn)換與走向研究”的成果,批準文號06JA880018
【分類號】:G410
【正文快照】: 德育思維方式反映教育者認識德育問題的視角,決定其解決德育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對德育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然而,長期以來一些教育者習慣用的是簡單、線性、機械、對立的德育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在這些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德育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希斌;國外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發(fā)展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汝春;形象思維的辯證唯物主義本質(zhì)[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2 莫德;談談由0/0所引起的混亂[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1980年00期
3 孔凡雨 ,劉恒敏;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問題[J];齊魯學刊;1980年06期
4 沈玉春 ,楊明;科學的發(fā)展與哲學的改變[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0年03期
5 閻慶生;魯迅雜文創(chuàng)造了典型形象嗎?[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6 ;關于學習方法的幾點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7 陳嘉明;關于康德的先驗邏輯[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8 張澄清;黑格爾在辯證法思想發(fā)展史上的杰出貢獻[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9 石文年;試論思維掌握世界的方式[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10 王遠澤;;《死魂靈》人物談[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基發(fā);陳光亞;經(jīng)士仁;;系統(tǒng)科學與系統(tǒng)工程在中國[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潘開靈;;接力技術中的系統(tǒng)思維特色[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5卷[C];1999年
3 經(jīng)士仁;;系統(tǒng)科學與系統(tǒng)工程——在中國的發(fā)展、展望[A];復雜巨系統(tǒng)理論·方法·應用——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4 馮夏庭;刁心宏;王泳嘉;;21世紀的采礦—智能采礦[A];第六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楊美英;;在“中醫(yī)基礎理論和診斷學”教學中提高盲同學智能的探索[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6 王育英;;漢英語言差異與共使用者的思維差異[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7 方元;;語言實踐中文化依附的困惑[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8 姜毓峰;趙晨光;;母語影響與外語教學[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9 楊敏;;試論日本人拒絕方式的委婉性[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10 任翌;;得體的修辭內(nèi)涵與《詩經(jīng)》“溫柔敦厚”的傳統(tǒng)[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駐山西記者 張運科;昔日 作坊生產(chǎn)步履蹣跚 今朝 規(guī)模經(jīng)營快速前行[N];中國建材報;2000年
2 李春生;引導——高校教師的責任[N];中國建材報;2000年
3 沈秀敏;德育中的心理引導[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曲力秋;營造企業(yè)家成長環(huán)境[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凌嚳;初中新生入學前準備什么[N];大眾科技報;2000年
6 歐陽康;馬克思實踐論思維方式的基本構架[N];光明日報;2000年
7 孫維林;關于國企轉(zhuǎn)變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思考[N];工人日報;2000年
8 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趙士發(fā);合理需要——一個亟待加強研究的課題[N];湖北日報;2000年
9 ;敬而不遠的哲學[N];科學時報;2000年
10 巨天中;古為今用:現(xiàn)代策劃的良策[N];科學時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俊偉;思想政治工作現(xiàn)代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黃玉順;超越知識與價值的緊張:“科學與玄學論戰(zhàn)”的哲學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常晉芳;網(wǎng)絡哲學引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黃科安;知識者的探求與言說[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5 張男星;俄羅斯高等教育體制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楊小微;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學校變革的方法論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7 路云輝;江澤民戰(zhàn)略思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8 黃保紅;毛澤東戰(zhàn)略思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9 王敏;走向生命觀照的美的教學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平海;中國教育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宏;媒介與文化[D];鄭州大學;2000年
2 劉巍巍;關于陰陽五行之基本概念、理論體系結(jié)構及動態(tài)變化聯(lián)系之假說[D];天津中醫(yī)學院;2000年
3 湯靜賢;生命的回歸與拯救——論華滋華斯的孩嬰情結(jié)[D];暨南大學;2000年
4 王福革;論老子的生存哲學[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楊永華;漢語思維方式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寫作影響的調(diào)查[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6 李建國;張資平、葉靈鳳性愛小說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許寧;論隋唐佛教中的圓融思維[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8 邱環(huán);藏傳佛教禪思想源流初探[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9 寧玉瓊;非線性思維方式與創(chuàng)新[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10 石大建;人的現(xiàn)代化——社會現(xiàn)代化之魂[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本文編號:1420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42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