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當代未成年人道德養(yǎng)成的理論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西方當代未成年人道德養(yǎng)成的理論與實踐 出處:《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西方 未成年人 道德養(yǎng)成 道德實踐
【摘要】:西方當代未成年人道德養(yǎng)成教育在內容上更加突出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道德價值觀教育,注重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反對灌輸、崇尚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道德教育是養(yǎng)成教育原則上出現(xiàn)的兩個新變化。道德教育家努力創(chuàng)新,推出了道德判斷法、價值澄清法、觀察學習法和故事啟迪法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養(yǎng)成方法。推崇隱性養(yǎng)成教育,強調以實際社會行動和關懷教育來培養(yǎng)良好道德行為習慣,以義工生活鍛煉促進素質積淀和提升等,則是在養(yǎng)成途徑上的新探索。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徐州師范大學倫理學與德育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4BZX057)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20世紀中后期,西方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問題的研究進入空前繁榮的時期,當代西方道德教育家不僅形成了具有較為深刻理論基礎和較高實用價值的道德養(yǎng)成教育體系,而且根據(jù)時代需要更新未成年人道德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并在科學實證研究基礎上,對道德養(yǎng)成教育的途徑、方法作了卓有成效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向華,顏曉麗;認知發(fā)展道德教育理論與價值澄清[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袁桂林;諾丁斯關心理論及其與完善人格教育理論的差異[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趙雪霞,孫啟林;諾丁斯關心理論評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彭壽清;學科德育:一種有效的德育模式[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趙野田;國外高校德育的特點、發(fā)展趨勢及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6 鄒紹清;方開學;;論價值澄清模式及其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啟示[J];道德與文明;2006年06期
7 葉信治;新世紀德育應正確處理的六大關系[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0年04期
8 檀傳寶;對德育主體及其作用的幾點認識[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年02期
9 但武剛;論德育活動課的類型[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李穎;關于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社會化影響的調查研究——對紹興文理學院1080名學生“同輩群體”影響的調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國永;德性涌現(xiàn)與道德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黃富峰;論道德思維[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勤;中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內容設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7 付桂芳;自我調節(jié)學習結構模型的建構[D];吉林大學;2004年
8 王立仁;德育價值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毛景煥;平等體驗的生成與班級教學共同體[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侯晶晶;內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述評與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泳紅;兒童在向社會情境中的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D];河北大學;2001年
2 楊超;里考納品格教育思想述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邱楓藍;當代中美兩國學校道德教育之比較[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4 林加挺;德育課程體系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陳江土;淺議21世紀我國學校德育的改革與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劉茂艷;中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1年
7 周伯偉;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方法體系[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8 陸浩;思想政治工作激勵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9 陳跡;青少年生活思想的形成與教育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李家普;論義利觀的重建與道德教育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耀華,趙華朋;淺議德育中的隱性教育[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脈望;;悅·讀[J];黃金時代(學生族);2011年05期
2 張虹;構筑安全的屏障[J];中小學管理;1999年04期
3 李紅全;何宗琴;;責任教育與學生健康成長[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4 周石;;克拉瑪依區(qū)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發(fā)展探討[J];克拉瑪依學刊;2011年04期
5 賀湘;;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課堂[J];考試周刊;2011年40期
6 趙立芬;;幸福奉獻在未成年人心靈成長的路上——河北省石家莊市未成年人心理維護三級體系建設[J];基礎教育參考;2011年11期
7 許健;崔楠;;論教師失范行為對未成年人的影響[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1年03期
8 李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年03期
9 占葉俊;王瑩;;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及策略研究——以麗水市中小學生為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0期
10 趙山河;;20世紀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的評介及其新時期意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甘大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主陣地建設,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A];貫徹“十七大”精神,,建設先進校園文化——廣西首屆校園文化建設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俞國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鄒嬋;;淺談在教學中如何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A];第四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和2005中國教育熱點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徐定斌;許學武;趙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洪山區(qū)關于未成年人德育工作調研報告[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孫衛(wèi)貴;;“三結合”教育之首要任務談[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明蘭;;讓家庭和學校培育養(yǎng)成教育之花[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7 盧勝堂;張汝蘭;;走進學生心靈做他們的同路人——高中生心理亞健康原因分析及對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8 李長吉;常亞慧;;試論西方教學價值觀念的主要特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郭黎巖;王元;;傳統(tǒng)性道德觀對現(xiàn)代未成年人性道德心理發(fā)展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唐濱梅;;深化區(qū)域傳統(tǒng)美德教育研究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雪煌;盤龍參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區(qū)[N];昆明日報;2008年
2 記者 焦楊;我市建成21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N];巢湖日報;2009年
3 記者 李君光;中國未成年人網(wǎng)脈工程啟動[N];北海日報;2009年
4 李武計 何君麗;洛南力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N];商洛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冷啟迪;流浪未成年人為何安置難?[N];中山日報;2010年
6 報道組 盛鋒 方鏢;浦江構筑未成年人校外“安全網(wǎng)”[N];金華日報;2010年
7 楊凌凡;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N];三明日報;2010年
8 揚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N];揚州日報;2010年
9 記者 嚴凌;凈化環(huán)境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N];黃石日報;2010年
10 記者 周潤文 特約記者 張積杰;金川區(qū)積極引領未成年人健康成長[N];金昌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薛忠祥;當代中國教育的應有價值取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吳曉蓉;儀式中的教育[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媛媛;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D];蘇州大學;2009年
2 管吉明;社會轉型期未成年人品德行為偏差的成因及其矯正[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宏杰;論未成年人道德思維的培育[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4 范戰(zhàn)江;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示范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許慧;河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教育對策[D];鄭州大學;2005年
6 魏會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殊性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7 周文學;未成年人網(wǎng)絡道德行為失范的現(xiàn)狀、成因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8 高亞杰;孝之德育[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琦;黑龍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6年
10 王曉青;網(wǎng)絡背景下未成年人德育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515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35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