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現(xiàn)代教師教育學的學科建設
本文關鍵詞:呼喚現(xiàn)代教師教育學的學科建設 出處:《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1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教師教育學是以對基礎教育包括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育為對象,以薈萃其認識成果、揭示其發(fā)展規(guī)律、指導其實踐活動為目標,進而融科研、教學、育人于一體的專門化、應用性知識體系。應在教育學一級學科門下增設教師教育學二級學科,促進教師教育的理論研究,加強對教師教育實踐的科學指導。應注重教師教育學科的組織、隊伍、專業(yè)、課程與教材建設,運用歷史和邏輯相結(jié)合的研究思維及形而上和形而下、思辨和經(jīng)驗、實證和實地等多種研究方法,對教師教育由低到高、由獨立封閉到開放多元的運演軌跡及其主體與客體、目的與手段等要素進行全景式的考察,以建設科學與教學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代教師教育學科。
[Abstract]:Teacher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basic education including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e service education integration as the object, to assembl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veal the law of its development and guide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inancial research, teaching, education, specialized in one should use the knowledge system. The two disciplines of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be added under the subject of the first class of educ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to the practice of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cipline of teacher education organization, team,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 thinking and metaphysics and physics research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logic and the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and empirical fiel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of teacher education from low to high, from closed to open multiple independent evolution and the subject and object, purpose and means of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panoramic view of the modern teac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the unity of science.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處;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08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FHB080514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自19世紀末創(chuàng)辦新式師范教育以來,經(jīng)過清朝政府、民國政府和人民共和國政府幾個時代的變遷,特別是隨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基礎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及其對師資素質(zhì)和培養(yǎng)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師范教育體制日益走向改革與開放,豐富的教師教育實踐呼喚著教師教育學科的理論建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民;勞動力商品與人力資本[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2 晏智杰;自然資源價值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劉喜珍;論儒家倫理思想的“和合”價值目標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換[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4 王拴勛;;從學籍檔案形成特點看學籍檔案科學管理[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裴建軍,馬躍進;企業(yè)法人權利能力的再認識——兼論經(jīng)營范圍制度之改革[J];商業(yè)研究;2004年02期
6 胡舉華;;馬克思股份制理論對我國國企改革的啟示[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胡義成;不能把馬克思、恩格斯局限于“勞動價值論”一元論——從方法論角度再論馬克思、恩格斯價值理論本相及其它[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2年09期
8 陳立興,鄒化勇;遼寧省縣級教育事業(yè)費變化趨勢的實證分析[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9 許光偉;;人力資本、企業(yè)家與價值決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企業(yè)視角剖析[J];當代經(jīng)濟科學;2006年06期
10 劉宏;論印尼軍人官僚階層的形成及其政治特征[J];東南亞研究;198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尚新麗;西漢人口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2 景躍軍;戰(zhàn)后美國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演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3 孫育瑋;當代中國法哲學的哲理探索[D];黑龍江大學;2004年
4 傅其林;阿格妮絲·赫勒審美現(xiàn)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5 劉波;當代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系統(tǒng)分析與理論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肖愛民;綜合的時代[D];吉林大學;2005年
7 蔡林波;內(nèi)在化:中古道教丹術轉(zhuǎn)型的文化闡釋[D];山東大學;2005年
8 徐良利;伊兒汗國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永強;理性文明的追問[D];吉林大學;2006年
10 張廣宇;成本視角下的中國勞動力鄉(xiāng)城流動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岳華;教育的沉重——由“減負”所引發(fā)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彥敏;河北省土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評價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3 張誠;阿以沖突中的大國因素分析[D];新疆大學;2002年
4 夏友仁;國民政府中央銀行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5 林柏;晉商股份制及其創(chuàng)新[D];山西大學;2003年
6 畢曉棠;論腐敗的根源及其治理機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7 肖意貞;社會群體主體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劉俊標;重構(gòu)中國的公司資本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9 陳實;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與中學地理教學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徐俊峰;中國改革的動態(tài)剖析及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健;;教師教育學科建設中的立場與視野[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1346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34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