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和諧——蔡元培“五育并舉”觀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自由與和諧——蔡元培“五育并舉”觀研究 出處:《教育學術(shù)月刊》2009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章分析蔡元培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的內(nèi)涵及其在不同視角下呈現(xiàn)不同的思想形態(tài),并闡述"五育并舉"觀形成的文化動因、實踐根由及哲學基礎(chǔ),揭示其思想淵源。進而,闡明"五育并舉"觀的實質(zhì)。同時,對"五育并舉"觀的內(nèi)涵進行語義上的辨析,論述其存在的不足及其所遭逢的社會境遇,并指出"五育并舉"觀及其踐履所具有的歷史意義。最后,闡明"五育并舉"觀的當代啟示,揭示"五育并舉"觀豐厚的精神力量。
【作者單位】: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職業(yè)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G529
【正文快照】: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力主在世界范圍內(nèi)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理念:為攫取最大的國家利益,經(jīng)常干涉它國內(nèi)政,制造了多起國際爭端和地區(qū)動蕩。與之相對,中國政府提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政治主張,既是應對國際社會呈現(xiàn)的不安寧因素,又是為了解決國內(nèi)面臨的諸多社會問題。同時,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守恒;關(guān)于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若干問題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苑青松;;課程論視野下的群育新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3 王建;;思想品德課“商榷式”教學的探索[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趙炎才;清末民初革命派的近代人格思想——以劉師培、蔡元培為考察中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張愛紅;;對中國傳統(tǒng)美育思想“慣性”的質(zhì)疑——兼論莊子美育的當代價值[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魏小娜;;美育對教學論理論建構(gòu)的啟迪[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郭建榮;從《滇行記》說起——關(guān)于鄭天挺先生的人格境界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8 段寶林;蔡元培與民俗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王美秀;中國近代社會轉(zhuǎn)型與女子教育的發(fā)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10 李靜;北大的美育傳統(tǒng)與音樂教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劉黎明;;論蔡元培研究導向的學習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胡耿;;比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學的早期歷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5)——中國學校史志[C];2009年
3 陳世強;;邊緣的強者 杰出的話語——劉海粟藝術(shù)事業(yè)對當代美術(shù)的啟示[A];2005年當代藝術(shù)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天涯;;論蔡元培的民眾教育思想[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邱志榮;;對紹興水文化建設(shè)之探索和傳承[A];首屆中國水文化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左玉河;;中國舊學納入近代新知識體系之嘗試[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孫秋霞;;藝術(shù)類博物館與青少年美育[A];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來容;院士制度與民國學術(shù)[D];南開大學;2010年
2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3 王芳恒;馮友蘭社會文化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4 鄭家福;新中國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文化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高曉清;自由,大學理念的回歸與重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雪蓉;以美國模式為趨向:中國大學變革研究(1915—1927)[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邵燕楠;走向“情境”與“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馮曉陽;美術(shù)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實觀照[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9 金林祥;民國西醫(yī)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但昭彬;話語權(quán)與教育宗旨之共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曉瀅;江西高校大學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張琳;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為本”原則[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學桃;杜亞泉科技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湯廣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辦學思想的哲學基礎(chǔ)[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5 劉仲全;高師公共課教育學教材知識結(jié)構(gòu)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李興韻;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廣東教會中學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鄭國;民國前期迷信問題研究(1912~1928)[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李偉;我國高師教育實習政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9 戴麗;網(wǎng)絡(luò)支持下探究性趣味物理實驗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戴年紅;我國高師教育科研與教師專業(yè)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玉麗;;審美化教育管理:必然之趨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5期
2 趙燕;;王國維與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之比較及啟示[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3 陳玉龍;;史識淹博 史德可風——讀《蔡元培史學論集》[J];歷史教學;1988年06期
4 王衛(wèi)華;蔡元培與近代女子教育[J];天中學刊;1995年02期
5 胡國銘;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思想與“兼容并包”精神探微[J];鄂州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6 劉火雄;;蔡元培:絕不再做政府任命的校長[J];紀實;2010年12期
7 何岸;;北大之父蔡元培[J];源流;2010年07期
8 王淇;王家勛;;五四運動前后的蔡元培[J];歷史教學;1979年06期
9 曹長德;蔡元培美育思想探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10 王冬燕;蔡元培北京大學改革成功經(jīng)驗之啟迪[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豆建民;;蔡元培的勞動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朱義祿;;試論蔡元培與康德美學的東漸[A];時代與思潮(3)——中西文化交匯[C];1990年
3 徐雪梅;;蔡元培的中學德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程斯輝;;蔡元培與近代教育領(lǐng)域的反腐倡廉[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崔志海;;論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蔡元培[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0年卷[C];2000年
6 白嫻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陳天涯;;論蔡元培的民眾教育思想[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李春萍;;蔡元培的融通文理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康健;;蔡元培關(guān)于普通教育的基本觀點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戴自中;;沈尹默與蔡元培[A];時代與思潮(2)——中西文化沖撞[C];198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胡楊;緬懷人世楷模 共創(chuàng)發(fā)展新業(yè)[N];紹興日報;2008年
2 中央音樂學院蕭友梅促進會副會長 黃旭東;藝術(shù)教育界對蔡元培美育思想的誤讀及出路[N];中國藝術(shù)報;2010年
3 張家康;蔡元培三聘魯迅[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4 馬建強;蔡元培:中小學不辦好怎么會有好大學[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王宏超;蔡元培的美育思想[N];光明日報;2005年
6 牛銳;蔡元培:研究民族學以終老[N];中國民族報;2008年
7 顧意亮;盡快恢復蔡元培故居原貌[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8 肖時;蔡元培與國立山東大學[N];光明日報;2001年
9 鄢烈山;教授治校:何以是逝而難復的夢?[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7年
10 上海大學哲學系 朱承;大學不是培養(yǎng)“職業(yè)工具”[N];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廣全;自由與和諧[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尹德和;以“和”為核心的企業(yè)倫理文化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楊玉冰;太極拳本體論[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4 尚洪波;大學的倫理精神[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劍旄;蔡元培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仰和芝;生存與和諧[D];復旦大學;2005年
7 陳云;企業(yè)高層管理團隊沖突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王曼;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理論與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9 陳志英;商業(yè)連鎖和諧內(nèi)治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10 王妍;環(huán)境倫理:人與自然關(guān)系和諧的倫理支點[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向科;愛國·改良·革命[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安徽大學;2003年
3 褚冰;政權(quán)重組與教育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馬蕓蕓;蔡元培與法國學制在中國的試驗述論[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5 相振芳;簡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D];廈門大學;2007年
6 劉楊;蔡元培美育代宗教說及當代意義[D];長安大學;2009年
7 何俊華;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心理思想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毛洪江;論蔡元培語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D];貴州師范大學;2002年
9 程鎮(zhèn)海;論蔡元培美育觀的現(xiàn)代性[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10 楊晶;蔡元培中國文化建設(shè)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3368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33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