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期城市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公共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社會轉型期城市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公共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社會轉型期 城市農民工子女 教育權 公共性 教育問題 社會弱勢群體 農民工群體 社會法 基礎教育 教育立法
【摘要】:中國社會轉型期出現(xiàn)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龐大農民工群體成為了城市邊緣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子女們也正因為計劃經濟時期殘留的桎梏而有可能成為新的弱勢群體,這些農村勞動力的發(fā)展變革將深刻影響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文章通過對城市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公共性分析,結合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理角度解析了保障農民工子女教育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討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進而提出如何從公共角度為城市農民工子女構建完善的教育保障。
【作者單位】: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福建農林大學廉政研究中心;
【基金】:2008-2009年羅源縣委橫向課題“基層政府權責體系研究”(KY0090112)
【分類號】:G521
【正文快照】: 近年來,中國農民工群體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因為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現(xiàn)代化過程中,確實不曾像中國這樣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以前,國家和社會更加關注農民工會給這個社會尤其是城市帶來什么樣問題,而現(xiàn)在,更多的視角開始關注農民工本身的權益,他們喪失的權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業(yè)清;論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失衡[J];江西社會科學;1988年06期
2 閔琦;;關于轉型期的中國政治[J];學習與探索;1988年04期
3 鮑明;關于繼承與超越孔子政治文化學說的斷想[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5期
4 王宗法;論八十年代臺灣文學的走向[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5 王滿傳;親屬關系與我國農民企業(yè)的發(fā)展[J];社會學研究;1992年04期
6 譚深;社會轉型期婦女的分化與發(fā)展——社會學月談會紀要[J];社會學研究;1992年04期
7 韓雪;;淺談臺灣當代女作家三毛的悲劇[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4期
8 張佩國;;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傳統(tǒng)權力機制轉型與倫理結構演變的相關性分析[J];探索與爭鳴;1992年06期
9 弋水;社會轉型期的“過渡人”和平民世界的“當代英雄”[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2期
10 顧春明;社會轉型期人們觀念變化的規(guī)律性思考[J];社會科學輯刊;199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舍;;社會轉型期中的老年人自助[A];老年學論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齡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選[C];1995年
2 高孟美;;關于社會轉型期中的城市養(yǎng)老問題[A];老年學論文集(二)[C];1998年
3 呂梁;;對社會轉型期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4 王洪志;;文學批評的批判品格:失落與尋求[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二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8年年會論文集[C];1998年
5 李斌斌;;論社會轉型期價值觀念的沖突與整合[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6 張勇;;關于社會轉型與價值觀轉變的理論思考[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7 趙修義;;能力與道德:社會轉型期價值選擇的兩難問題的個案分析[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8 李瑜青;;社會轉型期功利主義價值觀的興起與選擇[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9 崔宜明;;中國社會轉型和“公、私”觀念變革[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10 周中之;;社會轉型期的價值觀及其教育研究[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牧;沒有自己的“窩”,,哪來紅火的事業(yè)[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本報駐中亞記者 汪嘉波;喬坎與他的《大陸》[N];光明日報;2000年
3 張勇 劉進;社會轉型期與價值觀理論研討會[N];解放日報;2000年
4 楊衛(wèi)華;民行檢察在社區(qū)治理中的運作[N];江蘇法制報;2000年
5 黃立群;做群眾工作要探索新方法[N];江西日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毛健生 蒙萱;抓住社區(qū)建設契機推進殘疾人工作[N];中國社會報;2000年
7 趙修義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能力與道德:社會轉型期價值選擇的兩難問題[N];文匯報;2000年
8 徐正初 張萬蒼 作者單位: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社會轉型期價值觀教育的方法論思考[N];文匯報;2000年
9 陳章亮 作者系上海市哲學學會會長;價值觀沖突及其調控的選擇[N];文匯報;2000年
10 作者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余源培;切實加強“官德”建設[N];文學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建斌;電視下鄉(xiāng):社會轉型期大眾傳媒與少數(shù)民族社區(qū)——獨龍江個案的民族志闡釋[D];復旦大學;2003年
2 顏佳華;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政府權力運行機制重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鄭西帆;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傳播學發(fā)展軌跡[D];復旦大學;2004年
4 張富良;轉型期中國農村干群矛盾分析[D];清華大學;2004年
5 王輝;迷戀與拒抗下的孤獨守望[D];河南大學;2005年
6 葉永勝;現(xiàn)代中國家族敘事文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陳和水;鄧小平人的解放和發(fā)展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8 吉濤;第三部門與法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9 侯彬;社會轉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10 喬梁;我國社會轉型中民辦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與政府職能轉化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鵬;社會轉型期經濟倫理建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2 謝湘平;社會轉型期實施再就業(yè)工程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0年
3 張建軍;多元價值觀與大學德育中的價值導向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4 秦艷貞;在幻像與流放中尋找真實[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5 羅子初;社會轉型的挑戰(zhàn)與我國行政協(xié)調機制的變革[D];湘潭大學;2001年
6 孫明奇;論我國社會轉型期政治發(fā)展與政治穩(wěn)定的關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7 王樝;社會轉型期青少年事務管理的政府行為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8 賓建光;試論我國當前社會轉型中的信任缺失與信任重建[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錢麗萍;論轉型期的新聞輿論監(jiān)督[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梁涌;社會轉型期忠誠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148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14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