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布實踐性課程開發(fā)理論及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施瓦布實踐性課程開發(fā)理論及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
【摘要】:施瓦布實踐性課程開發(fā)理論包含四個方面:實踐性課程的目標、實踐性課程的主體、實踐性課程的決策以及實踐性課程的研究方法等。基于施瓦布的實踐性課程理論,反思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僅可以使我們正確認識新課程改革的得失,完善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而且對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提供具有適切意義的借鑒。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北京市幼吾幼教育研究中心;
【關鍵詞】: 施瓦布 實踐性課程理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分類號】:G423
【正文快照】: 施瓦布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和課程理論專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與布魯納共同領導了美國的結(jié)構(gòu)主義課程改革。這次改革,是基于蘇聯(lián)在1957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引發(fā)的美國朝野震驚,從而導致對國家基礎課程與教學的反思,由政府領導的在基礎教育領域進行的自上而下的變革。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史學正,徐來群;施瓦布的課程理論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月云,林芹芳;新時期大學生對體育教師的角色期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2 孫宗芹;;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綜述[J];保山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3 王紅梅;王濤;;對高校課程體系的理性思考[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4 沈衛(wèi)華;論控制主義的班級管理[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8期
5 劉聲遠,陳少武;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理念問題[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郝明君;現(xiàn)代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孔東;鄭燦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考試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8 李江源;也談教育制度[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9 張紅;;多媒體技術(shù)在高師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10 楊萬春;;高師音樂系學生如何適應農(nóng)村中小學的需要[J];甘肅高師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陶紅;教育價值觀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劉毅瑋;西方心理學的傳入與中國近現(xiàn)代心理學科的發(fā)展[D];河北大學;2006年
4 齊梅;教育學原理學科科學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朱超華;教師核心能力發(fā)展與教師管理模式變革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gòu):技術(shù)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黎明;基于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中人之問題再認識[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少非;校內(nèi)考試監(jiān)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琨;教育即解放[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星霞;學校發(fā)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昌波;走向構(gòu)建終身教育體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孫偉;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外因分析及預防之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馮躍;藏族中學生內(nèi)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觀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李旭明;高師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教育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潘娟;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重構(gòu)[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6 曾瑋;基礎教育新地理課程中的教師角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鮑聰;共生性師生關系——對師生關系的一種闡述[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8 宋小平;高職學院“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溫勇;研究型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10 孫艷;新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論審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顧書明;論作為校本課程理論源流的幾種課程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22期
2 呂立杰,馬云鵬;基礎教育新課程設計中的課程審議——一種實踐理性的研究方式[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思想基礎——施瓦布與斯騰豪斯“實踐課程模式”思想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尹弘飚,靳玉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思想基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麗娟;歐陽淵;;試析討論式教學的誤區(qū)及原因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年11期
2 譚幫換;;淺析施瓦布科學探究思想及科學教師培養(yǎng)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1期
3 王典舉;;論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走向[J];文教資料;2011年17期
4 金傳寶;施瓦布、巴格萊和杜威論課程理論與實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張迪;;施瓦布的實踐課程觀及其對新課改的啟示[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6 譚輝旭;;施瓦布實踐課程評析[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7 孫秀萍;;施瓦布與課程理論的演進[J];教育導刊;2007年09期
8 陳曉蕾;;施瓦布實踐性課程探究模式初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9 劉靜;朱成科;;走向?qū)嵺`的課程藝術(shù)——施瓦布“實踐”課程模式述評[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8期
10 藍同磊;;施瓦布的實踐性課程開發(fā)理論及其評價[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宋曉玲;探究學習的“四步曲”[N];中國婦女報;2005年
2 錢呂明;不講清楚,也是一門藝術(shù)[N];中國教師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高營;施瓦布課程慎思思想的解讀及啟示[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大芳;論教師即課程開發(fā)的主體[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嚴志莉;校本化課程實施中教師課程審議的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4 葉秀丹;教師即課程:價值與可能[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沈嵐霞;威廉·派納與課程的概念重建主義運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黎文芳;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羅德紅;研究性學習課程及其實施障礙與策略[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婷;學校課程規(guī)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鎖馨;國際視域下實踐導向的教師培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66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06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