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初探
本文關鍵詞:愛的教育初探
更多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 激發(fā)智慧性 交互承認性 持續(xù)發(fā)展性
【摘要】:愛的教育具有三個基本特征:激發(fā)智慧性、交互承認性和持續(xù)發(fā)展性。愛的教育之所以能激發(fā)智慧,是因為能以美生智、以情生智、以愛生愛,乃至以愛生智。愛的教育是主體間的靈與肉的智慧交流活動,主體間的相互承認既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又是重要的手段。此外,愛又是教育主體間的主要承認模式,因此,愛的教育具有交互承認性的特征。持續(xù)發(fā)展性是愛的教育的第三個基本特征,這是因為愛的教育是一種愛的傳承的活動,這種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自我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從而保證了教育、自然、社會、人的共同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愛的教育 激發(fā)智慧性 交互承認性 持續(xù)發(fā)展性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愛的教育研究的譜系可以追溯久遠,人類教育的歷史有多長,愛的教育就有多長。因為只要有教育,就會有愛,就會有愛的教育。由于理論自身發(fā)展和教育實踐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我國對愛的教育的研究有了較快的發(fā)展,各類學術期刊發(fā)表的有關”愛的教育”方面的學術論文比較多。愛的教育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勁秋;《論語》何晏注訓詁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陸廣品;教育產業(yè)與現(xiàn)代產業(yè)化社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李先華;《說文段注》詞義考釋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王丹;;帶指事性質的象形字與指事字辨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5 呂建輝;《說文解字》訓釋語中雙音詞初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張向前;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倫理的基本原則探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7 魯雷;論高等教育中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8 楊乃喬;比較視域與比較文學本體論的承諾[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9 李家浩;戰(zhàn)國竹簡《民之父母》中的“才辯”[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周春明;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魏建震;;周代社祀與西周社會秩序的建立[A];炎帝·姜炎文化與和諧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俞志慧;;《國語·晉語四》韋注辨正[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3 王海波;劉穎;;鳳凰的動物學原形探尋[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李大遂;;常用漢字義系字族表[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5 劉燕萍;;《柳毅》和《裴航》中的啟悟旅程[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論[D];西北大學;2001年
2 李寧;東北地區(qū)城市就業(yè)能力的地域結構與區(qū)域調控措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楊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礦業(yè)開發(fā)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2001年
4 何愛平;中國災害經濟:理論構架與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5 劉燕;貴州省土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2年
6 葛震遠;自然資源強力開發(fā)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7 鞠寶兆;《內經》藏象理論體系的發(fā)生學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2年
8 王永清;國有林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建設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2年
9 關濤;中國土地資源配置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2年
10 張三;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社區(qū)管理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閻麗;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2 苗軍;文化視野中的環(huán)境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3 孔偉;知識經濟對我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挑戰(zhàn)[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4 任憲友;可持續(xù)發(fā)展適度人口理論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肖勇;知識經濟思想的產生、發(fā)展與知識經濟學的構建[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吳秀榮;《說文解字》表情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梁建新;鄧小平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儀秀琴;黑龍江墾區(qū)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1年
9 黃祖明;素質教育的視角:校內考試改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10 司鴻靜;環(huán)保時代國際貿易發(fā)展新趨勢及我國對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春燕;愛的教育[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1996年02期
2 吳家榮;美育也是一種愛的教育[J];美與時代;2004年08期
3 王桂榮;張夢煦;;《愛的教育》之感悟[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李永濤;;“愛”的教育——論后進生的教育教化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年01期
5 劉有成;陳蘭花;;淺談愛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體現(xiàn)[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6期
6 李艷麗;;愛的教育離不開懲罰——從北京海淀藝職某現(xiàn)象說起[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S1期
7 王榮輝;;淺談教育中的懲罰[J];學苑教育;2010年14期
8 魏大璋;;愛是和諧教育的永恒主題[J];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姚彥;;用愛心育人,轉化“問題學生”——淺析“問題學生”的教育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年08期
10 陳小飲;;論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愛及其啟示[J];科技資訊;2007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高鳳城;;談教師的人格力量[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辛成;教師應充分實施“愛的教育”[N];銅川日報;2010年
2 浙江省諸暨市教科所 陳士杰;我們怎樣實施愛的教育[N];光明日報;2005年
3 于林波 本報記者 孫昊;愛心窗口放飛少年夢想[N];黑龍江日報;2010年
4 劉永和 江蘇省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開學掃”掃出了啥[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包玉剛實驗學校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 吳子健;校長室為何與門衛(wèi)室為鄰[N];解放日報;2011年
6 張麗君;空白 跟旋律一樣重要[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馬朝宏;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N];中國教師報;2005年
8 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康寧;要不要讓學生學會一點“恨”[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陳建 本報記者 何開紅 蒲蕓茜;一校一品 文化馨香滿校園[N];廣元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肖樹臣 通訊員 張可丹;“問題學生”呼喚愛的回歸[N];工人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何光全;1949-1981年中國教育批判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黃建春;論青少年愛心培養(yǎng)與愛的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龍紅霞;夏丐尊愛的教育思想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文舜;愛的教育思想下的師生管理[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黃志平;弗洛姆愛的哲學思想及其教育啟示[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曉娜;教師語言暴力現(xiàn)象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佘仁葉;重慶市農村初中生自卑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楊波;異化與拯救——弗洛姆教育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姚良潔;羅素兒童品格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142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01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