侾黎、杞黎永生細胞庫的建立與Y染色體DNA多態(tài)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7 05:29
我們利用EB病毒轉化外周血B淋巴細胞并加環(huán)胞霉素抑制T淋巴細胞建立永生細胞系的方法,繼本地黎永生細胞庫建立之后,又成功地建立了侾黎和杞黎的永生細胞庫,其中侾黎66株,杞黎76株,總共142株。同時我們還成功的建立了本地黎、杞黎和侾黎的DNA庫。 為研究本地黎、杞黎和侾黎之間的親緣關系與差異,以及三個支系與其他人群的關系,我們對本地黎、杞黎和侾黎三個群體中的10個Y染色體特異基因座(三個SNP位點:DYS287、DYS199、M9;六個STR位點:DYS19、DYS3891、DYS390、DYS391、DYS393和DYS395和一個小衛(wèi)星基因座MSY2)的多態(tài)分布狀況進行了篩查。對黎族三個支系的289個健康男性個體的SNP位點分析結果顯示:三個人群均未發(fā)生Alu序列的插入,DYS199位點也未發(fā)生C→T的突變,但M9位點在黎族的三個支系的289個男性個體中除一例外,其余均發(fā)生C→G的突變,這些結果提示,三個黎族支系在這些SNP位點有共同的父系起源。在MSY2位點黎族三個支系顯示了不同的頻率,分別是:本地黎1.12%:杞黎7.22%;侾黎19.63%。本研究對本地黎、杞黎和侾黎的2...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yī)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10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TheresultofagaroDYS287的PCR產物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
1洲1Lt;1Thel、圖l一2.DYS199的PcR產物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resultofagarosegeleleetroPlloresisofPCRProduetsforDYS199Ioeus3、5、7:TPCR產物;2、4、6、8:ePCR產物20lbp9:GeneRulerTM50bPDNALadder。3.Mg(STS35,CtoGmutation)經檢測,黎族三個支系289個男性個體的Mg(STS35)位點288發(fā)生C一G的突變,只有俘黎群體有一人未發(fā)生突變。見圖1一3。
一、DYS19多態(tài)分析結果DYS19基因座在本地黎、祀黎和俘黎三個群體中的分布狀況見表2-5。變性聚丙烯酞胺凝膠電泳后銀染著色結果見圖2一l,顯示了本研究在黎族三個人群中所觀察到的4種表型,即B(190bp)、e(194bp)、n(19sbp)、E(202bP)。之6了bp之3遇2L3之4之匕樸繃姍繃1繃1擠邀圖2一1DYS19位點四種等位基因的隊GE電泳圖FourdifferentalleleofDYS19VisualizedbysilverstainingDNA分子量標記,pBR322/Haelll,2:E等位基因(ZoZbP),D等位基因(198bp),B等位基因(190bp),4:C等位基因(194bp)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州漢族人群DYS19、DYS389Ⅰ/Ⅱ、DYS390多態(tài)性及其單體型[J]. 唐雙柏,郭景元,劉超,梁賞猷,王穗保. 遺傳. 2000(01)
[2]Y染色體特異短串聯重復序列初步研究[J]. 侯一平,吳謹,李英碧,張霽,張思仲,褚嘉佑. 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 1999(02)
[3]人類基因組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醫(yī)學應用[J]. 張思仲. 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 1999(02)
[4]中國10個人群中Y染色體Alu序列的多態(tài)分布[J]. 許麗萍,徐玖瑾,朱蘇玲,包維東,杜若甫. 科學通報. 1998(08)
[5]對開展中國人類基因組多樣性研究的思考[J]. 杜若甫. 中國科學院院刊. 1997(06)
[6]微衛(wèi)星位點DYS19在中國人群中的多態(tài)研究[J]. 包維東,徐玖瑾,朱蘇玲,許麗萍,杜若甫. 人類學學報. 1997(04)
[7]中國遠古人類的進化[J]. 吳新智. 人類學學報. 1990(04)
[8]中國漢族人線粒體DNA RFLP的初步研究[J]. 賀林,嚴明,王世浚. 科學通報. 1987(23)
本文編號:2962004
【文章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yī)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10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TheresultofagaroDYS287的PCR產物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
1洲1Lt;1Thel、圖l一2.DYS199的PcR產物的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resultofagarosegeleleetroPlloresisofPCRProduetsforDYS199Ioeus3、5、7:TPCR產物;2、4、6、8:ePCR產物20lbp9:GeneRulerTM50bPDNALadder。3.Mg(STS35,CtoGmutation)經檢測,黎族三個支系289個男性個體的Mg(STS35)位點288發(fā)生C一G的突變,只有俘黎群體有一人未發(fā)生突變。見圖1一3。
一、DYS19多態(tài)分析結果DYS19基因座在本地黎、祀黎和俘黎三個群體中的分布狀況見表2-5。變性聚丙烯酞胺凝膠電泳后銀染著色結果見圖2一l,顯示了本研究在黎族三個人群中所觀察到的4種表型,即B(190bp)、e(194bp)、n(19sbp)、E(202bP)。之6了bp之3遇2L3之4之匕樸繃姍繃1繃1擠邀圖2一1DYS19位點四種等位基因的隊GE電泳圖FourdifferentalleleofDYS19VisualizedbysilverstainingDNA分子量標記,pBR322/Haelll,2:E等位基因(ZoZbP),D等位基因(198bp),B等位基因(190bp),4:C等位基因(194bp)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州漢族人群DYS19、DYS389Ⅰ/Ⅱ、DYS390多態(tài)性及其單體型[J]. 唐雙柏,郭景元,劉超,梁賞猷,王穗保. 遺傳. 2000(01)
[2]Y染色體特異短串聯重復序列初步研究[J]. 侯一平,吳謹,李英碧,張霽,張思仲,褚嘉佑. 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 1999(02)
[3]人類基因組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其醫(yī)學應用[J]. 張思仲. 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 1999(02)
[4]中國10個人群中Y染色體Alu序列的多態(tài)分布[J]. 許麗萍,徐玖瑾,朱蘇玲,包維東,杜若甫. 科學通報. 1998(08)
[5]對開展中國人類基因組多樣性研究的思考[J]. 杜若甫. 中國科學院院刊. 1997(06)
[6]微衛(wèi)星位點DYS19在中國人群中的多態(tài)研究[J]. 包維東,徐玖瑾,朱蘇玲,許麗萍,杜若甫. 人類學學報. 1997(04)
[7]中國遠古人類的進化[J]. 吳新智. 人類學學報. 1990(04)
[8]中國漢族人線粒體DNA RFLP的初步研究[J]. 賀林,嚴明,王世浚. 科學通報. 1987(23)
本文編號:2962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9620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