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體組織干細胞來源依據(jù)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12:45
【摘要】:目的和背景 本論文力圖驗證“骨髓是成體組織干細胞來源”的假設。近年來,成體組織干細胞(adult tissue stem cells,ATSCs)可塑性(plasticity)研究成為生物醫(yī)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但目前受到了質疑。不少陰性實驗結果紛紛刊載出來,包括在Nature、Science上。之所以如此受關注,除了ATSCs的可塑性被視為發(fā)育生物學理論的重大突破外,該特性還使得人們對今后應用ATSCs進行細胞再生治療以替代因損傷或疾病導致的組織缺損寄予厚望。目前,質疑ATSCs可塑性的中心問題為ATSCs的可塑性是自然存在,還是如同克隆動物Dolly一樣是人工現(xiàn)象。這一問題有兩個重要方面有待闡明,一是陸續(xù)由各組織分離得到的成體組織干細胞之間的關系,即表現(xiàn)出多能性的干細胞其確切身份和來源;二是各組織干細胞是否可以在體內自主循環(huán)。眾所周知,干細胞的分化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某一組織干細胞要發(fā)生轉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必須離開原有的組織環(huán)境而遷移至新環(huán)境中。ATSCs可塑性研究多數(shù)為體內實驗結果,ATSCs的環(huán)境變遷是人工所為。Dolly及大量克隆動物的誕生表明,即使是特化的體細胞,也可以被重新程序化,回歸至最原始的細胞分化狀態(tài),然后可以像受精卵一樣從頭發(fā)育,即核等價理論。顯然這在自然情況下是不會發(fā)生的。ATSCs可塑性研究較多的是骨髓來源的干細胞,特別是骨髓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和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HSCs在體內可發(fā)育分化為各種血細胞和免疫細胞,可在外周血中循環(huán),近來發(fā)現(xiàn)它還具有造血以外的發(fā)育潛能,如分化為肌肉、肝細胞、神經細胞等。MSCs能否自行在體內循環(huán)尚無定論,但其體內外均表現(xiàn)出較強的可塑性,分化為包括神經細胞、肌肉、腎、肺等9種以上、三個胚層來源的組織細胞。再者,骨髓是機體組織損傷修復的參與者,至少其中的炎癥前體細胞會出現(xiàn)在所有的損傷部位。為此在本課題中提出骨髓可能是ATSCs來源的假設,并試圖從多方面加以驗證。方法 分四部分實驗,為驗證該假設尋求相關證據(jù)。擬觀察自然狀況下,骨髓干細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參與三個胚層來源組織器官的生理更新和病理修復,以及BMSCs在成體組織內的循環(huán)和分布情況。在此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R329.2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R32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莉;陸家輝;潘興元;田芳;龔衛(wèi)娟;季明春;;分泌IFN-γ的殺傷性樹突狀細胞的體外誘導培養(yǎng)及鑒定[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趙婕;李華青;李晶;薛國芳;陳彥;齊凱;董敏;王惠珍;牛勃;;辛伐他汀對高糖高脂誘導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23期
3 郭振興;鄭翠玲;陳振萍;董文川;楊仁池;;胚胎骨髓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對人Th17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32期
4 邢海霞;馬曉君;王曉萃;付文玉;;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大鼠的實驗研究[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1年04期
5 侯長舉;朱振安;趙鑫;于德剛;王曉慶;;骨折大鼠血清對不同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趨化作用[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1年04期
6 程月愛;劉瑞風;張永翠;張開明;;引產兒與正常成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32期
7 張亞峰;程瓊;祝勇;劉t,
本文編號:2605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6059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