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AM樹狀化合物作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疫苗遞送載體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 DNA疫苗載體 PAMAM樹狀化合物 細胞毒性 免疫 出處:《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DNA疫苗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其制造成本低廉,易于儲存及運輸。但是,裸DNA疫苗在體內(nèi)傳輸過程中,很容易被酶水解,不能引起足夠的免疫原性,很難達到好的免疫保護效果。DNA遞送載體能夠保護DNA分子不被酶水解。本課題選取聚酰胺-胺(PAMAM)樹狀化合物作為基因疫苗遞送載體,通過細胞毒性實驗及細胞凋亡實驗研究了PAMAM G4及PAMAM G5在多種細胞系中的毒性,在此基礎上初步探索了該樹狀化合物作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基因疫苗載體的在動物模型上應用。 選取多個不同的電荷(N/P)比,制備PAMAM/DNA復合物,瓊脂糖凝膠電泳結果表明,PAMAM G4及PAMAM G5都能夠與DNA形成復合物。酶切保護實驗結果表明,形成復合物后,DNA不被核酸酶降解,即PAMAM能夠有效保護所攜帶的DNA分子不被降解。為進一步探索PAMAM的細胞毒性,分別選取了HEK293細胞、HepG2細胞、U251細胞及A549細胞進行毒性實驗。結果表明,對于同種細胞系PAMAM G5的細胞毒性高于PAMAM G4的細胞毒性。PAMAMG4 48 h的半抑制率在0.1μg/μL,而PAMAM G5 48 h的半抑制率在0.05μg/μL。對于同一種PAMAM載體,隨著濃度的增加毒性增大,細胞毒性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細胞凋亡實驗結果表明,PAMAM在加入24 h后能夠?qū)е乱恍┘毎麎乃阑蛲砥诘蛲?早期凋亡現(xiàn)象不明顯,同時,細胞壞死或晚期凋亡程度也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與MTT檢測結果一致。在以上實驗的基礎上,選取N/P比為10:1作為免疫小鼠實驗制備PAMAM/DNA復合物的標準。小鼠免疫實驗初步結果表明經(jīng)腿部肌肉注射PAMAM/DNA復合物,小鼠產(chǎn)生相應抗體。
[Abstract]:DNA vaccine can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which is low cost, easy to store and transport. However, the naked DNA vaccine is easy to be hydrolyzed by enzyme during its transport in vivo. Can't cause enough immunogenicity.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immuno-protective effect. DNA delivery vector can protect DNA molecule from hydrolysis by enzyme. In this study, polyamide-amine PamAm dendrimer was selected as gene vaccine delivery vector. The cytotoxicity of PAMAM G4 and PAMAM G5 in various cell lines was studied by cytotoxicity test and apoptosis test. On this basis, the dendritic compound was preliminarily explored as a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of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The application of RSV-based gene vaccine vector in animal models. PAMAM/DNA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harge N / P ratios. The results of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N- / P-. Both PAMAM G4 and PAMAM G5 could form complexes with DNA.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ytotoxicity of PAMAM, HEK293 cell line HepG2 cells were selected. The toxicity of U251 cells and A549 cells was tested.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same cell line PAMAM G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MAMG4. The half inhibition rate of PAMAMG4 for 48 h was 0.1 渭 g / 渭 L. The semi-inhibition rate of PAMAM G548 h was 0.05 渭 g / 渭 L. for the same PAMAM carrier, the toxi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of apoptosis assay showed that PAMAM could lead to necrosis or late apoptosis of some cells after 24 h, but the early apoptosis was not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gree of cell necrosis or late apoptosis was also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MTT. The N- / P ratio of 10: 1 was selected as the standar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AMAM/DNA complexes in mice.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mouse immunologic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PAMAM/DNA complexes were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through the legs. The corresponding antibody was produced in mice.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金娜;劉叢叢;王大偉;張X;楊鳳英;齊林雙;王永健;;兩親性樹枝狀大分子作為藥物緩釋載體的研究[J];離子交換與吸附;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美琳;王曉宏;梁小龍;;三苯胺-PAMAM樹枝分子的單/雙光子熒光性質(zhì)研究[A];2011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磊;謝立本;楊生;馮海蘭;;擴散系統(tǒng)中谷氨酸修飾PAMAM對磷酸鈣形成的影響[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劉昊霖;李承剛;孫陽;王洪亮;郭峰;劉曉琴;許海燕;王恒;蔣澄宇;;納米材料造成急性肺損傷的分子病理機理[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4 施澤華;吳斌;陸煥鈞;潘實;諶東中;;光響應性的PAMAM樹枝狀高分子液晶的合成、相行為及自組織結構演變[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許云;岳學海;郭慶杰;;納米結構超支化大分子PAMAM的應用研究進展[A];中國顆粒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周繡棣;曲濤;慕宏杰;魏俊花;陳大全;孫考祥;;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的合成、表征及其人角膜上皮細胞毒性研究[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7 楊惠;;PAMAM基超支化兩親大分子的聚集行為及其在油水界面的作用機制[A];“國際化學年在中國”——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熱分析動力學與熱動力學學術會議暨江蘇省第三屆熱分析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龍剛;張娟;林偉鋒;王震;陳圣福;;抗蛋白質(zhì)非特異性吸附納米顆粒的制備與表征[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朱全剛;武鑫;李沛文;王曉宇;劉繼勇;高申;;A10適體修飾聚酰胺-胺基因載體的構建及體外評價[A];2011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11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1年
10 王冰冰;李風煜;賈欣茹;吉巖;李武松;宋延林;江雷;危巖;;PAMAM樹枝狀高分子的可逆雙重響應性行為研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小燕;聚酰胺—胺樹狀大分子抗菌作用研究及其機理探討[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2 楊瑾;PAMAM-D納米顆粒介導雙自殺基因抑制人Tenon's 囊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楊惠;PAMAM基樹狀分子的制備及其在溶液中聚集與界面的作用機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胡小艷;以PAMAM為間隔臂的仿生物特異性免疫吸附材料的點擊法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5 孫陽;納米材料PAMAM毒性機理研究和H5N1型禽流感病毒致急性呼吸損傷機理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6 李智銘;RGD偶聯(lián)PAMAM樹形分子—金納米棒探針基礎上的惡性黑素瘤在體靶向和光熱治療[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張偉祿;靶向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的合成及其在癌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賽杰;整合素α_vβ_3介導的阿霉素—樹枝狀聚合物納米載藥系統(tǒng)的腫瘤靶向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9 包霆威;PAMAM樹狀分子復合rhBMP-2基因活性基質(zhì)的構建及其骨再生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10 韓巧榮;樹狀大分子的合成和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晨霄;PAMAM樹狀化合物作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疫苗遞送載體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2 彭慶宇;PAMAM層對鋁/樹脂基復合材料界面增強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劉毅;PAMAM包覆葛根素脂質(zhì)體眼部釋藥系統(tǒng)的構建及初步評價[D];煙臺大學;2010年
4 范杰;硅膠基超支化PAMAM的制備及吸附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姚文軍;樹枝狀高聚物聚酰胺—胺—葛根素復合物的制備及其對角膜影響研究[D];煙臺大學;2010年
6 孫芳榮;基于CdS-PAMAM量子點薄膜電化學發(fā)光傳感器的構建及性能[D];蘇州大學;2012年
7 武鑫;PSMA靶向的納米主動靶向給藥系統(tǒng)構建及其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8 劉鑫;基于樹狀聚合物納米載體的分子設計、合成與表征[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9 鐘亮;基于PAMAM的兩親性“分子刷—樹枝狀”嵌段共聚物以及溫度響應型樹枝化聚合物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遲瑞娟;改性聚酰胺—胺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74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47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