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顯微鏡對10種常用單克隆抗體及人體淋巴細胞結合抗體后的觀察
本文關鍵詞:原子力顯微鏡對10種常用單克隆抗體及人體淋巴細胞結合抗體后的觀察
【摘要】:目的 應用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直觀地觀察10種常用單克隆抗體的形態(tài)、正常淋巴細胞形態(tài)、淋巴細胞結合不同抗體后細胞膜表面的形態(tài)差異,從納米級水平提供單克隆抗體及抗體結合于淋巴細胞表面的形態(tài)圖,為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納米級研究及抗原的精確定位和抗原異常表達現(xiàn)象的深入認識提供新思路。 方法 1、單克隆抗體 用粘附沉淀法及10%福爾馬林蒸汽固定法對10種常用單克隆抗體:廣譜細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Vimentin)、白細胞共同抗原(LCA)、甲狀腺球蛋白(TG)、S100蛋白、細胞角蛋白7(CK7)、Dog-1、CD3蛋白、CD20蛋白、CD30蛋白進行固定,并在AFM下掃描,觀察各組抗體形態(tài)。 2、淋巴細胞 將手術取出的新鮮淋巴結或扁桃體組織進行印片,并按照在淋巴細胞上滴加抗體的不同分為五組:第一組為空白對照組(未滴加抗體);第二組為陰性對照組(滴加上皮膜抗原);第三組為CD3蛋白實驗組;第四組為CD20蛋白實驗組;第五組為CD3蛋白和CD20蛋白實驗組。應用AFM的Tapping模式對淋巴細胞抗體結合前后的細胞膜表面結構進行掃描。應用AFM軟件分析系統(tǒng)測量和分析細胞膜表面重要參數(shù)即平均粗糙度(Ra)、最大峰高度(Rmax),然后利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所測得的細胞表面平均粗糙度、最大峰高度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1、病理學結果 在光鏡下觀察各組淋巴細胞印片免疫組化染色結果,可看出淋巴細胞為小圓形,核濃染,胞漿少。EMA陰性對照組(扁桃體組織印片)中鱗狀細胞為陽性,淋巴細胞陰性。CD3蛋白實驗組、CD20蛋白實驗組、CD3蛋白和CD20蛋白實驗組鱗狀細胞為陰性、淋巴細胞陽性,但不能分辨是否有淋巴細胞同時結合CD3蛋白和CD20蛋白。 2、AFM掃描結果 應用原子力顯微鏡分別觀察10種常用單克隆抗體,其形態(tài)各不相同,在2D形態(tài)圖大其致可分為四種:類圓形、不規(guī)則長桿形、三角形和菱形。單個整體細胞的輪廓各組無明顯差異,,淋巴細胞呈圓形、橢圓形,外周一圈狹窄的“暈環(huán)”?瞻讓φ战M細胞局部掃描見細胞膜表面高低起伏,隆起欠規(guī)則,隆起之間形成的凹陷寬度與深度不等。三個組實驗組中淋巴細胞細胞膜表面形態(tài)與空白對照組相比,可見細胞膜表面有顆粒狀物質附著,形狀較規(guī)則、數(shù)量不等、分布不均勻。局部掃描可見顆粒物質附著于細胞膜表面隆起上,細胞膜表面隆起處更高,最大峰高度隨之增加,膜表面高低起伏明顯,粗糙度明顯變大。在CD3蛋白和CD20蛋白實驗組的局部圖中顯示了淋巴細胞同時結合CD3蛋白和CD20蛋白兩種抗體。EMA陰性對照組較空白對照組細胞膜表面形態(tài)無明顯差異。 3、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 10種單克隆抗體寬度平均數(shù)從560nm至1.90μm不等,CD3蛋白、CD20蛋白、CD30蛋白的寬度和最大峰高度小于其他各組,但平均粗糙度大于其他各組。CD3蛋白實驗組、CD20蛋白實驗組、CD3蛋白和CD20蛋白實驗組分別與空白對照組及EMA陰性對照組間的最大峰高度和平均粗糙度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CD3蛋白實驗組、CD20蛋白實驗組、CD3蛋白和CD20蛋白實驗組三組之間的最大峰高度和平均粗糙度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本研究應用AFM掃描的10種單克隆抗體中形態(tài)各不相同,其2D形態(tài)圖大其致可分為四種:類圓形、不規(guī)則長桿形、三角形和菱形。應用AFM觀察膜抗體結合后淋巴細胞細胞膜表面結構,獲得了清晰、直觀的圖像。CD3蛋白、CD20蛋白結合淋巴細胞后在AFM下的成像中各有不同。主要是在同一個淋巴細胞膜上顯示出CD3蛋白和CD20蛋白兩種抗體,為研究正常淋巴細胞以及淋巴瘤瘤細胞中抗原的異常表達和共同表達提供形態(tài)學依據(jù),也為免疫組織化學診斷的進一步應用提供深入探討的線索。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39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鑫輝,季彤,張曉東,張陳平,孫潔林,胡鈞;人舌鱗癌組織超薄切片的AFM成像和切割[J];電子顯微學報;2003年02期
2 汪兆亮;魏永敬;張滇新;李濤;蔡敏琪;;術中快速印片細胞學檢查的制片方法[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7年01期
3 王曉東;舒清明;紀小龍;;醫(yī)學中原子力顯微鏡在細胞層面的應用[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蔡小芳;蔡繼業(yè);董世松;鄧華;胡明鉛;;應用原子力顯微鏡分析正常淋巴細胞和Jurkat細胞的形態(tài)和機械性質[J];生物工程學報;2009年07期
5 郭以河;張閩峰;孟加榕;禹樂;戴太監(jiān);溫路生;劉美蓮;;不同固定方法對胸水細胞塊組織形態(tài)及免疫細胞化學的影響[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年10期
6 胡明鉛;蔡繼業(yè);;不同刺激條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細胞超微結構與粘滯力的AFM分析[J];分析測試學報;2008年12期
7 王秋蘭;盧育洪;李盛璞;龔超群;蔡繼業(yè);;利用原子力顯微鏡探測人正常與慢性淋巴白血病外周血B淋巴細胞[J];分析測試學報;2010年10期
8 陳斌,王琦,韓立,葉章群;應用原子力顯微鏡對人膀胱癌細胞株BIU-87活細胞超微結構的觀察研究[J];腫瘤學雜志;2005年01期
9 馬亞敏,紀小龍,尹彤,徐薪,申明識;原子力顯微鏡對9種常用液體有形顆粒的觀察[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4年01期
本文編號:12759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27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