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語指示詞“(?)”和漢語“這/那”的對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19:48
指示作為一個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是任何語言中不可或缺的。指示詞在韓國語和漢語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F(xiàn)代韓國語指示詞“(?)”與現(xiàn)代漢語指示詞“這/那”以及以它們?yōu)榛拘团缮傻脑~語是韓漢指示詞的典型語言成分。在指示體系上,韓國語指示詞是“(?)”的三分體系,而漢語指示詞是“這/那”的二分體系。由于指示體系的不同,在對韓漢指示詞的理解和對譯過程中,易產(chǎn)生繆誤。本文考慮到這種問題的存在,在前輩學者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韓國語指示詞“(?)”和漢語指示詞“這/那”為研究對象,從指示詞的指示對象和功能角度進行了論述,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和分析了它們的共性和差異以及揭示了二者的對應。本文在第二章重點考察了“(?)”和“這/那”的指示對象,揭示了韓漢指示詞在指示人物,事物,時間,場所,事件/話題以及虛指時的特點。首先,從表現(xiàn)形式上來看,“這/那”單獨使用能夠指示人物,事物,時間,場所。這種情況下,含有“這/那”的句子往往是判斷句,指示對象就是句子的主語或者主題!埃?)”和“這/那”單獨使用能夠指示事件/話題!埃?),這/那”合用表達虛指!斑@/那+名詞”的結構中,這/那和名詞中間可以添加數(shù)詞或...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目錄
摘要
Abstract
正文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自然會話中話語標記“那(個)”的功能分析[J]. 許家金. 語言科學. 2008(01)
[2]單個“這”和“那”篇章不對稱研究[J]. 楊玉玲.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4)
[3]試論“這”“那”指稱事件的照應功能[J]. 王燦龍. 語言研究. 2006(02)
[4]釋“這個”[J]. 蔣華.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09)
[5]漢語類指成分的語義屬性和句法屬性[J]. 劉丹青. 中國語文. 2002(05)
[6]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 方梅. 中國語文. 2002(04)
[7]“這是……”和“這個是……”[J]. 陸儉明.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9(02)
[8]指示代詞回指的兩種語序及其功能[J]. 石毓智. 漢語學習. 1997(06)
[9]“這”比“那”大[J]. 崔應賢. 中國語文. 1997(02)
[10]說說漢語的指示代詞[J]. 崔潮. 漢語學習. 1989(05)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這/那”類指示代詞的多維度考察[D]. 蔣華.湖南師范大學 2004
[2]“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 梁敬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碩士論文
[1]漢語“這(個)/那(個)”及其在韓國語中的對應形式[D]. 申紅梅.延邊大學 2009
[2]漢韓指示代詞語篇功能對比[D]. 李曉燕.延邊大學 2009
[3]漢、韓指示代詞對比研究[D]. 宋曉暉.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87842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目錄
摘要
Abstract
正文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漢語自然會話中話語標記“那(個)”的功能分析[J]. 許家金. 語言科學. 2008(01)
[2]單個“這”和“那”篇章不對稱研究[J]. 楊玉玲. 世界漢語教學. 2006(04)
[3]試論“這”“那”指稱事件的照應功能[J]. 王燦龍. 語言研究. 2006(02)
[4]釋“這個”[J]. 蔣華.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5(09)
[5]漢語類指成分的語義屬性和句法屬性[J]. 劉丹青. 中國語文. 2002(05)
[6]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 方梅. 中國語文. 2002(04)
[7]“這是……”和“這個是……”[J]. 陸儉明. 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9(02)
[8]指示代詞回指的兩種語序及其功能[J]. 石毓智. 漢語學習. 1997(06)
[9]“這”比“那”大[J]. 崔應賢. 中國語文. 1997(02)
[10]說說漢語的指示代詞[J]. 崔潮. 漢語學習. 1989(05)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這/那”類指示代詞的多維度考察[D]. 蔣華.湖南師范大學 2004
[2]“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 梁敬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
碩士論文
[1]漢語“這(個)/那(個)”及其在韓國語中的對應形式[D]. 申紅梅.延邊大學 2009
[2]漢韓指示代詞語篇功能對比[D]. 李曉燕.延邊大學 2009
[3]漢、韓指示代詞對比研究[D]. 宋曉暉.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87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348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