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和德語國家間經(jīng)濟、文化以及政治往來的深化和加強,在中國德語學習者的數(shù)量日益增加。而在德語學習中,教材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在國內(nèi),德語教材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其中有國內(nèi)專家學者主持編寫的教材,也有從國外直接引進的原版對外德語教材。由于教學目標以及條件的差異,德語教師和學習者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選擇——應該如何選用教材指導教學。許多學習者以及參與德語教學工作不久的教師在這方面都遇到了困難,尤其是在國內(nèi)教材和原版教材的選擇這個問題上。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是兩套在國內(nèi)正式出版,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德語教材:一套是在經(jīng)典的針對高等學校德語專業(yè)本科一、二年級學生的教材《德語教程》基礎之上重新編寫的《當代大學德語》(德語名《Studienweg Deutsch》);另外一套是由Max Hueber Verlag出版社出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引進的面向德語非母語的學習者的原版德語教材《新標準德語強化教程(初級)》(德語名《Themen aktuell》).論文在語法教學、語用主題與交際意向、教材詞匯、聽力教學和口語教學等幾個方面對這兩部教材第一冊的內(nèi)容進行了對比與分析。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當代大學德語》設置有6個單元的語音教程專門進行語音教學,而教材《Themen aktuell》沒有將德語語音教學設置為教材內(nèi)容的一部分。在語法教學方面,雖然《當代大學德語》第一冊中主要語法點的進度略緩于《Themen aktuell》,但是這部教材的語法教學內(nèi)容更加全面,教學語法點設置得更為細致合理,更適合國內(nèi)的學習者學習德語語法。兩套教材的語用主題十分鮮明并各具特色:《Themen aktuell》的語用主題與交際意向更貼近德國人的日常生活;而《當代大學德語》更貼近中國大學的校園學習生活,并且含有中德跨文化交際相關的內(nèi)容,并運用大量篇幅幫助學習者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在詞匯方面,兩套教材第一冊教學詞匯量差別不大。但由于教材語用主題與交際意向的差異,《Themen aktuell》詞匯更貼近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但這套教材在詞匯表的編排中存在著較多問題。同時這部教材聽力練習的數(shù)量、聽力材料的內(nèi)容量以及時長都明顯大于《當代大學德語》,其聽力材料的難度也略高,一是因為朗讀語速較快,二是這些聽力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口語元素及吞音現(xiàn)象。兩套教材都很注重對學習者德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口語練習題,并且設置有豐富多樣的趣味課堂教學活動。 最后本課題結合兩部教材各自的特點并且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及教學條件,為德語教師和學習者提出了一些國內(nèi)德語教材和原版德語教材配合使用方面的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33-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金飛;;法語簡單將來時與英語對應時態(tài)對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2 劉國輝;;拓撲心理學與認知語言學的隱含關聯(lián)性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張茜;;淺析德、英名詞[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02期
4 胡丹娟;;分析英德倒裝結構的差異[J];考試周刊;2011年63期
5 亓暢;金晶;;英德語法中分詞的對比分析[J];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6 朱靜舫;;德語動詞結構剖析及教學法的簡化[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08年01期
7 范燁;;德英語法比較——學好德語的有效途徑[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王紹舫,趙奕;談英語與德語語素和音位的特點[J];沈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9 李媛莉;;淺析德語形容詞詞尾變化的特點[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第六章 外語教學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畔;拓撲心理學認知空間下的莎士比亞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2 鄭友階;同位語句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阮文善;漢語被動范疇的重新認識與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俞秋似;小組活動在德語強化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D];同濟大學;2006年
3 王婧;英語與德語情態(tài)動詞的對比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
2741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waiyufanyi/274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