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服務場景、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郵輪服務場景、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摘要】:追求幸福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旅游行為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和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研究熱點。因此,本研究以郵輪旅游為研究情境,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索服務場景、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研究通過朋友介紹、旅行社推薦和滾雪球等方式,找到21位同意接受訪談的郵輪旅游者,并進行深度訪談。根據(jù)對其中18位有效樣本的訪談內容,采用逐個事件編碼的方法進行質性分析,本研究識別出服務場景,旅游體驗的主要維度,初步建立了理論模型框架,并據(jù)此設計出調查問卷。問卷發(fā)放422份,回收400份,有效樣本317個。通過使用SPSS軟件對有效樣本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AMOS軟件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假設檢驗,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結論:郵輪服務場景由設施設計、自然交互、上岸觀光、船上活動、社交服務和餐飲條件六部分構成;郵輪旅游體驗可以劃分為放松享受體驗、情感生活體驗和思考提升體驗三大維度。其中,設施設計、自然交互、社交服務會對旅游體驗的各個方面產生正向影響。上岸觀光和餐飲條件會對放松享受體驗和思考提升體驗產生正向影響。情感生活體驗可以提升積極情緒和生活滿意度,同時可以減少消極情緒。思考提升體驗僅對積極情緒有正向影響,而放松享受體驗會對積極情緒產生負向影響。根據(jù)研究結論,本文對郵輪管理者、旅游分銷商和主管部門提出了相關建議,以進一步發(fā)揮郵輪旅游對人們主觀幸福感的提升作用。
【關鍵詞】:郵輪旅游 服務場景 旅游體驗 主觀幸福感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552;F592
【目錄】:
- 致謝4-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錄8-11
- 圖目錄11-12
- 表目錄12-14
- 1 緒論14-20
- 1.1 研究背景14-15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15-17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意義16-17
-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17-20
- 1.3.1 研究思路17
- 1.3.2 研究方法17-20
- 2 文獻回顧20-44
- 2.1 主觀幸福感20-24
- 2.1.1 主觀幸福感的概念20-21
- 2.1.2 主觀幸福感的測量21-22
- 2.1.3 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22-24
- 2.2 旅游體驗24-32
- 2.2.1 旅游體驗的概念24-26
- 2.2.2 旅游體驗的內容26-29
- 2.2.3 旅游體驗的影響因素29-30
- 2.2.4 郵輪旅游體驗30-32
- 2.3 郵輪服務場景32-36
- 2.3.1 服務場景的概念32
- 2.3.2 服務場景的內容32-34
- 2.3.3 服務場景的作用機理34-35
- 2.3.4 郵輪服務場景35-36
- 2.4 旅游服務場景、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36-39
- 2.4.1 旅游活動與主觀幸福感研究緣起36
- 2.4.2 旅游活動對主觀幸福感影響程度36-38
- 2.4.3 旅游服務場景與旅游體驗的關系38
- 2.4.4 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38-39
- 2.5 文獻述評39-44
- 2.5.1 資料上,已有研究啟迪了后續(xù)研究思路39-40
- 2.5.2 內容上,研究對象間的關系機理有待深化40-41
- 2.5.3 方法上,應采用多種方式突破研究瓶頸41
- 2.5.4 情境上,郵輪旅游有深入探討的必要41-44
- 3 定性研究設計與分析44-58
- 3.1 研究方法選取44
- 3.2 訪談提綱設計44
- 3.3 研究信度與效度44-45
- 3.4 研究過程與分析45-49
- 3.4.1 收據(jù)搜集45-46
- 3.4.2 初始編碼46-47
- 3.4.3 聚焦編碼47-48
- 3.4.4 理論編碼48-49
- 3.5 郵輪服務場景與旅游體驗的關系49-54
- 3.6 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54-56
- 3.7 研究假設模型56-58
- 4 定量研究設計與分析58-108
- 4.1 問卷設計與前測58-62
- 4.1.1 問卷設計58
- 4.1.2 問卷前測58-62
- 4.2 問卷數(shù)據(jù)收集及方法62-64
- 4.2.1 抽樣設計與問卷回收62-63
- 4.2.2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63-64
- 4.3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64-70
- 4.3.1 樣本描述64-67
- 4.3.2 樣本數(shù)據(jù)正態(tài)分布檢驗67-70
- 4.4 信度分析70-72
- 4.5 因子分析72-85
- 4.5.1 郵輪服務場景因子分析73-79
- 4.5.2 郵輪旅游體驗因子分析79-83
- 4.5.3 主觀幸福感因子分析83-85
- 4.6 研究模型及假設修改85-87
- 4.6.1 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模型修改85
- 4.6.2 研究假設修改85-87
- 4.7 方差分析87-97
- 4.7.1 性別對各變量的獨立樣本T檢驗87-88
- 4.7.2 年齡對各變量的獨立樣本T檢驗88-89
- 4.7.3 教育水平對各變量的獨立樣本T檢驗89-92
- 4.7.4 同游伙伴對各變量的獨立樣本T檢驗92-93
- 4.7.5 旅游天數(shù)對各變量的獨立樣本T檢驗93-95
- 4.7.6 收入水平對各變量的獨立樣本T檢驗95-97
- 4.8 相關分析97-99
- 4.8.1 郵輪服務場景與旅游體驗的相關分析97-98
- 4.8.2 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98-99
- 4.9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假設檢驗99-108
- 4.9.1 結構方程模型構建99-100
- 4.9.2 結構方程模型評價100-104
- 4.9.3 假設檢驗與初步結論104-108
- 5 研究結果討論與啟示108-120
- 5.1 研究結果討論108-113
- 5.1.1 郵輪服務場景的討論108-109
- 5.1.2 郵輪旅游體驗的討論109-110
- 5.1.3 服務場景與旅游體驗關系的討論110-111
- 5.1.4 旅游體驗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討論111-113
- 5.1.5 旅游者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的影響113
- 5.2 研究實踐啟示113-120
- 5.2.1 郵輪旅游管理啟示113-115
- 5.2.2 旅游分銷商營銷啟示115-117
- 5.2.3 主管部門建設宣傳啟示117-118
- 5.2.4 如何提升主觀幸福感啟示118-120
- 6 研究創(chuàng)新、不足與展望120-124
- 6.1 研究創(chuàng)新點120-121
- 6.2 研究不足121
- 6.3 研究展望121-124
- 參考文獻124-134
- 附錄1:訪談提綱134-136
- 附錄2:有效訪談樣本一覽136-138
- 附錄3:調查問卷138-142
- 作者簡歷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杏月;;旅游體驗營銷芻議[J];引進與咨詢;2006年10期
2 吳萍;裴蓉;;談鄉(xiāng)村旅游真實性及塑造——以陽朔為例[J];硅谷;2008年12期
3 徐永紅;;博物館旅游體驗設計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4 劉艷紅;;解釋社會學范式:旅游研究的一種理論范式基礎[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5 陳楠枰;;當旅游遇上交通——專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2年08期
6 饒華清;;杭州徒步旅游發(fā)展中的問題和對策[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王計平;趙云丹;倪菁;;定制旅游對旅行社供應模式的影響研究——以上海市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薛兵旺;劉萌;黃美忠;徐松華;;武漢市徑河水岸保護與旅游開發(fā)利用的構想[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年09期
9 李曉娜;;高鐵對鄭州市旅游發(fā)展的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年01期
10 于婷婷;;旅游購物發(fā)展問題淺析[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本濤;;旅游情感新論[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謝春山;;試論旅游的本質及特征[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耿慶匯;;旅游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平衡與調控初探[A];科學發(fā)展觀與區(qū)域旅游開發(fā)研究——第十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文選[C];2004年
4 闞耀平;高鵬;;鄉(xiāng)村旅游研究綜述[A];旅游學研究(第五輯)[C];2010年
5 黃超;李云鵬;;“十二五”期間“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體系研究[A];2011《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組合開發(fā)的三維結構體系構建研究[A];2010當代海南論壇文集(下)[C];2011年
7 李發(fā)永;;我省旅游購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A];2010當代海南論壇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悅;;論旅游體驗營銷[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9 呂少敏;;關于延安紅色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A];華圣文化——延安紅色旅游與黃河文化經濟發(fā)展研討會專輯[C];2006年
10 黃璜;;“積極老齡化”理論視角下的我國老齡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A];2012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亞玲;旅游產品市場發(fā)展新契機[N];中國旅游報;2006年
2 生延超;旅游專列產品開發(fā)初探[N];中國旅游報;2006年
3 李炎 羅寧 莫錕;從“云南現(xiàn)象”看旅游圖書的成長歷程[N];中國旅游報;2006年
4 劉思敏 陳蓉;中國冬季旅游的“三極”格局(上)[N];中國旅游報;2007年
5 陳鷹;旅游傳媒要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扮演五大角色[N];江南游報;2007年
6 蔣水林;新興市場亟待信息支撐[N];人民郵電;2006年
7 孫小和邋周云峰;步入“數(shù)字化旅游”時代[N];人民郵電;2007年
8 梁增賢;旅游虛擬經濟時代的來臨[N];中國旅游報;2008年
9 李慧;公益旅游為何成時尚[N];光明日報;2008年
10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趙劉;旅游體驗的類型與效果研究[N];中國旅游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張寶;旅游出行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方法和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2 石美玉;中國旅游購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謝彥君;旅游體驗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4 王凱;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國案例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與宗教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8 王紅英;以野生動物為對象的休閑旅游影響與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9 陳才;意象·凝視·認同[D];東北財經大學;2009年
10 張玲;基于知識旅游的知識轉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莉;我國城市換房旅游開發(fā)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孫瑩;中國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3 羅華;南昌市紅色旅游景觀現(xiàn)狀分析與規(guī)劃設計對策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李淼;旅游群體規(guī)模與旅游體驗質量:針對旅游群體成員間互動過程的實證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5 曾蘭君;旅游購物市場開發(fā)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5年
6 諶文;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的主客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7 竇清;論旅游體驗[D];廣西大學;2003年
8 宋俊和;關于徒步旅游理論與實踐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9 趙華;山西省老年旅游目的地市場開發(fā)的地理學分析[D];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甜麗;旅游體驗品質測量模型的構建[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8997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89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