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運營碳排放測算及低碳效應評價研究
本文關鍵詞: 鐵路運營 碳排放測算 低碳交通 能效 評價指標 出處:《鐵道工程學報》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研究目的:在揭示鐵路節(jié)能與碳減排相關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建立碳排放計算模型,測算我國鐵路運營近年來碳排放量的變化;通過確定鐵路運營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及權重,建立低碳效應評價體系,為鐵路節(jié)能減排提供評價工具。研究結論:(1)鐵路運營中能耗量直接決定碳排放量,通過引入相關系數(shù)即可將能耗量轉換成對應的碳排放量;(2)由于鐵路運營中大量使用清潔能源電能,從嚴格的意義上看,電能本身并不直接產(chǎn)生碳排放,因此,鐵路能耗又不完全等同于碳排放,需要在碳排放量計算時加以明確說明;(3)技術評價和管理評價構成評價體系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層次分析法和專家打分法,可以確定各層次權重;(4)本文提出的碳排放量測算方法和低碳效應評價體系,可應用于鐵路行業(yè)的碳排放統(tǒng)計、監(jiān)測及評價等項工作。
[Abstract]:Research objectives: on the basis of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lway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model,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railway oper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re measured,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weights of railway operation carbon emissions are determined. A low carbon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n evaluation tool for railway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converted into corresponding carbon emissions by introducin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ince clean energy energy is used heavily in railway operation, electricity itself does not produce carbon emissions directly in the strict sense. Railway energy consumption is not exactly equivalent to carbon emiss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ain clearl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technic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 the calcu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made up of AHP and expert scoring method. The method of carbon emission measurement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low carbon effect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atistic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railway industry.
【作者單位】: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基金】: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fā)計劃項目“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應用技術研究——鐵路建設與運營減排低碳考核、監(jiān)測、評價技術研究”(2011Z001-A)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5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新軍;;鐵路節(jié)能環(huán)保效應評價體系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2年01期
2 夏德建;任玉瓏;史樂峰;;中國煤電能源鏈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數(shù)計量[J];統(tǒng)計研究;2010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德建;;煤電鏈邊際碳排放的演化情景估算[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12年09期
2 廖夏偉;譚清良;張雯;馬曉明;計軍平;;中國發(fā)電行業(y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減排潛力及成本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5期
3 葉斌;陸強;李繼;常凱;;煤電GHG排放強度模型及其應用[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4 信春華;丁日佳;劉峰;;井工礦低碳生態(tài)礦山建設多階段綜合評價模型[J];煤炭學報;2012年06期
5 趙建寧;張貴龍;楊殿林;;中國糧食作物秸稈焚燒釋放碳量的估算[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6 呂榮勝;孫揚;;我國交通運輸能源消耗研究綜述[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12年11期
7 周新軍;;高速鐵路行車低碳環(huán)保效應分析[J];電力與能源;2013年03期
8 肖欣;周渝慧;唐鑫;陳曉雙;潘登;尹立;;基于全壽命周期理論的配電變壓器可靠性和節(jié)能減排綜合評估方法[J];華東電力;2013年08期
9 劉靜靜;王傳生;;煤炭企業(yè)的碳排放測算及評價[J];煤礦開采;2013年06期
10 方剛;;環(huán)境成本計量的文獻綜述[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麗;;山西電網(wǎng)普及非晶合金變壓器階段性綜合效益分析[A];經(jīng)濟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歡;李旭寧;毛子龍;賴梅東;梅立永;楊小毛;;污水處理領域的能量消耗與低碳發(fā)展——以“人工快速滲濾污水處理系統(tǒng)裝置”碳核算為例[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3年
3 劉歡;李旭寧;駱靈喜;梅立永;王波;毛子龍;;人工快滲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對比[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黃建;煤炭清單與減排政策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王飛;綠色礦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3 史樂峰;需求側管理視角下的電動汽車充放電定價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4 姜慶國;電煤供應鏈碳排放過程及測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5 王丙文;保護性耕作農(nóng)田碳循環(huán)規(guī)律和調控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超;基于煤炭生命周期的電煤供應鏈廢氣排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張志;遼寧省電力行業(yè)碳排放評價體系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2年
3 高慧潔;價值工程在機械制造企業(yè)低碳生產(chǎn)中的應用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李琛;河北省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翁金祖;山東省新興產(chǎn)業(yè)低碳技術發(fā)展路線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袁麗銘;基于生命周期法和情景分析法的保定市電力碳排放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7 李娜;龍門吊“油改電”碳排放量核算及其效益分析模型[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8 馬國東;碳化硅產(chǎn)品碳足跡評估與低碳措施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9 曾憲芳;西北干旱區(qū)縣域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足跡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3年
10 周軍;生豬養(yǎng)殖規(guī)模與主產(chǎn)地移動、溫室氣體排放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馮金柱;世界電氣化鐵路的發(fā)展[J];電氣化鐵道;2001年04期
2 康重慶;周天睿;陳啟鑫;葛俊;;電網(wǎng)低碳效益評估模型及其應用[J];電網(wǎng)技術;2009年17期
3 任建興,翟曉敏,傅堅剛,陳群華,吳志忠;火電廠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控制[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潘自強,馬忠海,李旭彤,毋濤,修炳林;我國煤電鏈和核電鏈對健康、環(huán)境和氣候影響的比較[J];輻射防護;2001年03期
5 馬忠海,潘自強,賀惠民;中國煤電鏈溫室氣體排放系數(shù)及其與核電鏈的比較[J];核科學與工程;1999年03期
6 姚美紅;劉建霞;林紅旗;;柴油機NO_X排放控制技術[J];農(nóng)機化研究;2008年11期
7 董堯清,紀麗偉,周岳康;我國中重型車用柴油機實現(xiàn)歐Ⅲ排放法規(guī)的技術路徑[J];汽車技術;2005年05期
8 周新軍;;我國能源安全的內(nèi)涵界定——基于“十五”期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J];中外能源;2008年02期
9 莊幸;姜克雋;;煤炭產(chǎn)品從礦井到用戶的能源含量分析[J];中國能源;2009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俐;澳大利亞國家鐵路總裁建議改善鐵路運營措施[J];鐵道運輸與經(jīng)濟;1992年04期
2 王惠久;;鐵路運輸成本核算的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探究[J];財經(jīng)界;2010年12期
3 孟文麗;朱雙莉;;多媒體通信技術在鐵路運營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1年16期
4 王斌;;現(xiàn)階段我國鐵路《反壟斷法》適用除外研究[J];鐵道經(jīng)濟研究;2008年04期
5 李強;劉高峰;;提高設備質量 預防弓網(wǎng)故障[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8年34期
6 孫延福;劉衛(wèi);;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工程支撐環(huán)境[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1988年02期
7 陳錫生;我國鐵路運營管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鐵路;1994年04期
8 武曉明;改革我國鐵路運營維修生產(chǎn)體制的思考[J];理論學習與探索;1998年02期
9 王慧英;楊永恒;;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與困境擺脫:鐵路行業(yè)例證[J];改革;2011年08期
10 魏然;我國高速鐵路運營管理的兩種模式[J];綜合運輸;2004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薛艷冰;王烈;任民;;鐵路運營安全經(jīng)濟效益指標體系及評價初探[A];第二屆鐵路運輸安全管理及安全技術裝備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張冠軍;張志剛;;高速鐵路運營監(jiān)測內(nèi)容與方法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2分會場-測繪服務災害與應急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義甫;;充分發(fā)揮統(tǒng)計作用,為完善鐵路運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tǒng)服務[A];山西省第七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4 金穎;;鐵路運營支出定額的編制與應用[A];鐵道科學技術新進展——鐵道科學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論文集[C];2005年
5 ■志遠;;致辭[A];中國電氣化鐵路兩萬公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盧春房;;序言[A];中國電氣化鐵路兩萬公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賈國平;;提速重載發(fā)展高速與鐵路專用鋼材的技術創(chuàng)新[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8 徐則民;黃潤秋;楊立中;;高路基邊坡動水壓力及穩(wěn)定性計算的離散化方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李志強;趙隆茂;;鐵道車輛/軌道系統(tǒng)沖擊動態(tài)響應過程的計算機模擬[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謝漢生;辜小安;劉憲章;趙尊宇;馬龍;李波;;干線鐵路環(huán)境振動源強特性試驗分析[A];第十屆全國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李嫻;安全憂慮升級 高鐵建設恐降溫[N];證券時報;2011年
2 記者 姜月波 梁曉瑩 通訊員 郭金富;第一時速的背后[N];湖北日報;2009年
3 記者 王銘輝 通訊員 章華平;中國高鐵建設已占據(jù)六項世界第一[N];建筑時報;2010年
4 蔣曉芬 胡集賢;車輪滾滾換新顏 汽笛聲聲話發(fā)展[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7年
5 何君邋李曉東;青藏鐵路運營衛(wèi)生保障實現(xiàn)階段目標[N];健康報;2007年
6 田野;神朔鐵路 崇山峻嶺中的一條巨龍[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7 仲欣;我國人均擁有鐵路僅為6厘米[N];中國改革報;2008年
8 曹志恒;新疆六條鐵路同時建設[N];中華建筑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李妍 于敢勇 通訊員 梁宇;羅定鐵路產(chǎn)權昨100%轉讓[N];廣州日報;2006年
10 記者 焦紅霞;我國鐵路創(chuàng)造四個世界第一[N];中國改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巴博;雙線鐵路列車運行圖緩沖時間優(yōu)化分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2 羅峗;機車驅動裝置懸掛結構及參數(shù)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3 邢科家;基于遺傳算法和多Agent協(xié)同的調度指揮系統(tǒng)研究[D];鐵道部科學研究院;2004年
4 張秀敏;我國鐵路客票折扣銷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5 黃華平;國民政府鐵道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殷紅軍;我國鐵路項目融資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7 姜琪;中國鐵路運輸業(yè)的有效競爭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華;鐵路運營安全投資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陳小君;鐵路運營服務外包的綜合決策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佟鑫;困難艱險山區(qū)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預警系統(tǒng)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4 袁旭冉;高速鐵路運營安全評價與預警對策分析[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2年
5 趙莉莉;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的鐵路運營安全數(shù)字化管理系統(tǒng)運作機制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3年
6 李剛;合資鐵路運營一體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7 張思帥;基于耗散結構的高速鐵路運營事故演化機理[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王海春;收益管理理論在鐵路旅客運輸中的應用探討[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李磊;鐵路運營安全經(jīng)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10 李宛玉;極值理論在高速鐵路運營安全風險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3年
,本文編號:15201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152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