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研究在美國:挑戰(zhàn)、對策與啟示
本文關鍵詞:課例研究在美國:挑戰(zhàn)、對策與啟示
【摘要】:課例研究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這一產(chǎn)生自日本的"舶來品"曾遭遇到源于美國的文化霸權主義、個人主義和實用主義等文化心理方面的挑戰(zhàn)。因應各種挑戰(zhàn),美國國內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策略。他們所遇到的挑戰(zhàn)及其所采取的對策,為當前在我國開展校本教研提供了豐富的啟示。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
【關鍵詞】: 課例研究 校本教研
【分類號】:G423
【正文快照】: 所謂課例研究(Lesson Study),是指教師系統(tǒng)地合作研究課堂中的教與學行為,從而改善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的綜合過程。[1]課例研究大約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開始興起,但直到詹姆斯.斯蒂格勒和詹姆斯.赫伯特二人的著作《教學鴻溝》于1999年出版后才引起人們的普遍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嚴衛(wèi)林;陳軼中;;校本教研:痛在何處?[J];湖南教育;2006年04期
2 徐壽耀;;構建校本教研文化初探[J];教育;2007年15期
3 奚梅萍,吳曉君;校本教研:由“骨干霸權”走向“集體對話”——由兩則校本教研案例說起[J];教育科學研究;2005年02期
4 黃甫全;;讓學校成為學習的天堂——校本學習研究引論[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10期
5 劉金生;人本背反是校本教研的最大障礙[J];天津教育;2004年04期
6 劉金生;校本教研的“四怕”[J];天津教育;2005年02期
7 胡慶芳;;課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條件: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梁中賢;美國外語教育的改革[J];外語界;2002年02期
9 陳世濱;;當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管理;2007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陳小紅;;美國“5C”外語教育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安康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3 孟祥輝;;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及保護對策[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年11期
4 侯yN,程利娜;文化心理學中的文化觀[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5 武鐵傳;;全球化對中原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影響及對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占建青;;論大眾文化對青少年人格的異化機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12期
7 周篤寶;雙語教學與語言-內容融合學習教學法[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楊茂慶;何茜;;全球化時代下比較教育學“公共空間”的建構[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黃甫全;學習化課程芻論:文化哲學的觀點[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10 左新榮;學校體育教學思想的社會學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繼文;文化軟實力的歷史觀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箋;主流文化對20世紀以來中國油畫影響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5 操奇;主體視界中的文化發(fā)展論[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何繼齡;傳統(tǒng)人生禮儀儀式與古代個體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希鵬;文化哲學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8 余曉慧;世界歷史語境中的文化認同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9 鐘志東;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華僑大學;2011年
10 張冉;文化自覺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包延新;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曉英;文化多樣性與青年學生價值觀的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黃輝;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生成與發(fā)展機制探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4 常娟;文化哲學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趙慶順;“大汶口本土文化”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方穎;漢語國際推廣的雙贏取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譚瓊;中國男性雜志的文化解說[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高歌;我國當代媒介反文化傾向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靖;課堂學習共同體中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建紅;試論文化矛盾[D];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甫全;學習化課程芻論:文化哲學的觀點[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2 黃甫全;當代教學環(huán)境的實質與類型新探:文化哲學的分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子建;丁道勇;;課例研究及其對我國校本教研的啟發(fā)[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4期
2 楊玉東;;課例研究的國際動向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3期
3 李小紅;;談如何通過課例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33期
4 田曉霞;;課例研究: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年01期
5 張錦科;;基于物理課例研究的校本教研的實施[J];教學與管理;2009年34期
6 李德芳;;開展課例研究 促進校本教研[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陳偉;;加強課例研究 推進校本教研[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年09期
8 馬曉梅;程可拉;;課例研究中需要明確的幾個核心概念[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9 張長征;;“師”字當頭 “實”字為本——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思考[J];輔導員;2010年27期
10 余文森;;校本教學研究的實踐形式[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玲;;國內中小學校本教研機制探究[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張金鎖;;以校本教研為抓手 以“兩大工程”為載體提高校本教研水平[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3 ;堅持校本教研 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A];河北省教育廳2009年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09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09年
4 逯克燕;閆新愛;;乘課改春風 促校本教研[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5 張秀環(huán);;抓校本教研 促學校管理[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6 馬桂榮;;以校本教研為載體 抓好教學質量生命線[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7 張明新;;立足自主發(fā)展 打造學校特色[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8 張貴春;詹雯波;;關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研究[A];來自教育一線的報告——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一五”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9 張守庚;;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民辦學校教師校本教研、常規(guī)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與對策 如何搞好民辦學校校本教研和常規(guī)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汪昌樹;潘建強;羅林佳;;珠海市部分中小學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慶芳;《中小學校本教研熱點譯叢》 捕捉校本教研的熱點[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校本教研:讓課堂“動”起來[N];重慶日報;2005年
3 金忠波 首席記者 高愛華;我市“校本教研”有創(chuàng)新[N];牡丹江日報;2006年
4 錫林浩特市第七小學 楊軍;倡導新型教學模式 提高教師理論水平[N];錫林郭勒日報;2010年
5 紅巖 尹鴻;遼油基礎教育管理中心 校本教研提高教學質量[N];盤錦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趙小雅;10大措施做實校本教研[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胡雙成;對校本教研的幾點思考[N];中國教師報;2004年
8 臨汾二中 羅青姣;校本教研課改成功的保證[N];臨汾日報;2005年
9 四川省華鎣市教研室 趙新華;還要補一補“校本教研”這一課[N];中國教育報;2007年
10 揚州市三元橋小學 沈梅 周陽;互助式校本教研模式實踐[N];江蘇教育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靜芬;語文網(wǎng)絡教研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涂懷京;新中國中小學教師法規(guī)研究(1949—2000)[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萬偉;亦續(xù)亦斷[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朱桂琴;教師的實踐性格[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韶峰;中小學教師的任用及其糾紛的處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力娟;中小學教師狀態(tài)焦慮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劉衍玲;中小學教師情緒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李方安;論教師培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晴;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影響因素及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黃迪皋;從外推走向內生[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武全;中學語文校本教研現(xiàn)實檢討與對策思考[D];西南大學;2011年
2 劉向東;新課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機制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3 何曉雷;民族地區(qū)校本教研之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黃春梅;基于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校本教研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秦亞玲;Google云服務下的校本教研活動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賈淑琴;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學初中歷史校本教研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7 白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野中的校本教研[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8 石惠文;生物課例的校本教研[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向;行動研究—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徑[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董美榮;校本教研研究范式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93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79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