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學——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助推器
本文關鍵詞:情感教學——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助推器
【摘要】:學生主體性的缺失是當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情感教學"于20世紀末作為一個獨立領域的出現(xiàn)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章旨在探求學生主體性和情感教學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揭示教育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缺失的現(xiàn)狀及原因,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目前的情感教學思想提出建設性的措施以冀有效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情感 情感教學 學生主體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情感教學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有必要對兩者的關系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一、學生主體性與情感教學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人,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以尊重、信任和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為前提,由學生積極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盧家楣;對中學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現(xiàn)狀的學生調(diào)查[J];課程.教材.教法;2002年10期
2 喬建中;;知情交融教學模式的理論探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王鐵群;試論吸引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探索;2003年12期
4 盧家楣;教學心理學情感維度上的一種教材處理策略──心理匹配[J];心理科學;1998年06期
5 盧家楣;對中學教學中教師運用情感因素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年02期
6 盧家楣;超出預期策略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仁洪;;全納教育的支持系統(tǒng)及其生態(tài)化走向[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劉一兵;;化學教學內(nèi)容情感性藝術處理的策略[J];化學教育;2007年06期
3 潘耀團;淺談中小學校的情感教育[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4 黃志成;從終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納教育——國際教育思潮發(fā)展趨勢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2期
5 謝海燕,傅敏;奧蘇貝爾和羅杰斯有關意義學習理論的比較與啟示[J];河西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佟月華;美國全納教育的發(fā)展進程[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王云強,喬建中;淺析情緒體驗對道德信念的影響[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張長明;;談情感激勵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適用性[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楊忠健,張桂榮;減少師源性心理傷害的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1期
10 蔣波,劉娟;實施中小學情感教育的兩點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2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汪曉贊;我國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姜輝;數(shù)學教師的數(shù)學情感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偉;全納教育實踐研究:英、美兩國的經(jīng)驗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韓龍淑;數(shù)學啟發(fā)式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邱莉;教師課堂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崢;我國中小學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大學;2002年
2 陳艷玲;中小學教師課堂情緒調(diào)節(jié)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李志;農(nóng)村中學教師課堂教學活動調(diào)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蓓 ;虛擬內(nèi)疚的機制及其德育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周繼敏;化學課堂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文晶;教育公平的理論和實踐[D];河南大學;2003年
7 仲建維;為了所有人的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玲玲;中美全納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李小波;從終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納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喬俊霞;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職專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盧家楣;教學的基本矛盾新論[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2 王鐵群;論教法在課程實施中的策略選擇[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馬錦華;人本主義教學觀與素質(zhì)教育[J];教育探索;2002年10期
4 盧家楣;以情優(yōu)教[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10期
5 盧家楣;教學心理學情感維度上的一種教材處理策略──心理匹配[J];心理科學;1998年06期
6 盧家楣;認知匹配策略和形式匹配策略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莉;;情-知聯(lián)想網(wǎng)絡理論視野下情感教學的實現(xiàn)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1年24期
2 趙月;;試議教師的情感育人[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28期
3 湯卓凡;;淺談電化教學對傳統(tǒng)教學的繼承與發(fā)展[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9期
4 孟夢;;淺議“友善用腦”對于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J];職業(yè)時空;2011年08期
5 徐金海;向小英;;課堂文化中的“共識”與“誤識”[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22期
6 成平;;課堂教學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J];大眾心理學;2006年12期
7 李明忠;;朋輩心理輔導模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年08期
8 張曉強;陳渝芝;;教學的一點感想[J];中國西部科技;2011年21期
9 張蕾;;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教學整合的最優(yōu)化[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年04期
10 ;課改之美[J];教師博覽;2011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馮莉;;情感教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zhì)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盧家楣;劉偉;賀雯;;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分類與測評[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教育心理分組報告[A];第十三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萬載縣教育局 龍宇虹;論情感教學的作用[N];宜春日報;2009年
2 柳正軍;談語文情感教學的“編、導、演”[N];中國教師報;2004年
3 王惠東(作者單位:江蘇錫山市華莊高級中學);學生主體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南京外國語學校 吳伯蘭;新課標理念下的情感教學[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5 海門市三和中學 施丹;和諧學校呼喚和諧教學[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6 范金蓮;情感教學法淺析[N];黔西南日報;2010年
7 普美瓊;教學成功的諸多因素[N];楚雄日報(漢);2009年
8 江蘇錫山市華莊高級中學 王惠東;“學生主體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科院 李如密;名師的教學和我們的追求[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黑龍江省大慶一中 左慧芹;感受生活 體驗成功[N];中國教育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太華;情感教學agent:建模與反饋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唐智松;網(wǎng)絡文化中學生主體性的迷失與重塑[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孫平;課程實施中的教師主體性及其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劉偉;教學利益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光壁;信息化背景下的情感教學設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喜文;在探究與合作中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汪麗梅;課堂交往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茍婷婷;兩種情感教學策略對學生學業(yè)成績和愛國主義情感發(fā)展影響的實驗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建波;網(wǎng)絡教育環(huán)境下學習者的情感培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馮莉;情感傳導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8 劉文暉;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的實踐及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翠萍;主體間性課堂教學重建[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王穎;基于學習者情感模型的任務驅(qū)動教學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834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78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