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70年:歷程、進展和展望
發(fā)布時間:2021-11-23 03:5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經歷了獨特的發(fā)展階段。70年來,中國課程論在學科基礎、學科性質、學科地位、研究對象、學科體系、研究方法和學科群建設上取得了相應的進展。展望未來,中國課程論學科應繼續(xù)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課程理論的現代價值,夯實學科文化根基;樹立學術研究的本土意識,形成"中國"課程論;轉向和深入課程實踐,完善和構建課程理論體系;借鑒相關學科研究的新成果,開辟課程論學科建設的"多元"視角;擴充課程論研究主體,打造專業(yè)化研究團隊;營造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創(chuàng)建中國課程論學派。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 2019,2(03)CSSCI
【文章頁數】:16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歷程
(一)課程論學科的停滯階段(1949—1977年)
(二)課程論學科的重建階段(1978—1984年)
(三)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本土化階段(1985—1988年)
(四)中國課程論學科的建設階段(1989年至今)
二、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的進展
(一)課程論的研究對象
(二)課程論的學科基礎
1.“三元”學科基礎
2.“多元”學科基礎
(三)課程論的學科性質
(四)課程論的學科地位
(五)課程論的學科體系
(六)課程論的研究方法
(七)課程論的學科群
三、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的展望
(一)挖掘中國傳統(tǒng)課程思想的文化根基
(二)創(chuàng)建“中國”的課程論
(三)深入課程實踐,構建課程論學科體系
(四)借鑒研究新成果,開辟課程論學科建設的“多元”視角
(五)擴充研究主體,打造專業(yè)化研究團隊
(六)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創(chuàng)建中國課程論學派
第一,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課程理論。
第二,提高課程論研究水平。
第三,緊密結合課程實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課程論與教學論的整合[J]. 令狐艷麗. 教育科學論壇. 2010(07)
[2]對中國課程與教學論流派構建的審思[J]. 沈小碚,王天平,張東.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1)
[3]課程論研究三十年:成就、問題與展望[J]. 靳玉樂,羅生全. 課程.教材.教法. 2009(01)
[4]課程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第六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綜述[J]. 劉啟迪. 課程.教材.教法. 2008(12)
[5]20世紀我國學者對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探索[J]. 侯懷銀,謝曉軍. 課程.教材.教法. 2008(01)
[6]再論課程論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 馮生堯. 課程.教材.教法. 2006(03)
[7]課程論體系結構之探討[J]. 丁念金. 課程.教材.教法. 2005(09)
[8]課程研究在中國大陸[J]. 靳玉樂,李殿森. 教育學報. 2005(03)
[9]也談課程論與教學論的關系[J]. 王光明.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02)
[10]試論課程的文化學基礎[J]. 胡斌武,吳杰.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3)
本文編號:3513080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 2019,2(03)CSSCI
【文章頁數】:16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歷程
(一)課程論學科的停滯階段(1949—1977年)
(二)課程論學科的重建階段(1978—1984年)
(三)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本土化階段(1985—1988年)
(四)中國課程論學科的建設階段(1989年至今)
二、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的進展
(一)課程論的研究對象
(二)課程論的學科基礎
1.“三元”學科基礎
2.“多元”學科基礎
(三)課程論的學科性質
(四)課程論的學科地位
(五)課程論的學科體系
(六)課程論的研究方法
(七)課程論的學科群
三、中國課程論學科建設的展望
(一)挖掘中國傳統(tǒng)課程思想的文化根基
(二)創(chuàng)建“中國”的課程論
(三)深入課程實踐,構建課程論學科體系
(四)借鑒研究新成果,開辟課程論學科建設的“多元”視角
(五)擴充研究主體,打造專業(yè)化研究團隊
(六)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創(chuàng)建中國課程論學派
第一,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課程理論。
第二,提高課程論研究水平。
第三,緊密結合課程實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課程論與教學論的整合[J]. 令狐艷麗. 教育科學論壇. 2010(07)
[2]對中國課程與教學論流派構建的審思[J]. 沈小碚,王天平,張東.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1)
[3]課程論研究三十年:成就、問題與展望[J]. 靳玉樂,羅生全. 課程.教材.教法. 2009(01)
[4]課程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第六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綜述[J]. 劉啟迪. 課程.教材.教法. 2008(12)
[5]20世紀我國學者對課程論學科建設的探索[J]. 侯懷銀,謝曉軍. 課程.教材.教法. 2008(01)
[6]再論課程論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J]. 馮生堯. 課程.教材.教法. 2006(03)
[7]課程論體系結構之探討[J]. 丁念金. 課程.教材.教法. 2005(09)
[8]課程研究在中國大陸[J]. 靳玉樂,李殿森. 教育學報. 2005(03)
[9]也談課程論與教學論的關系[J]. 王光明.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02)
[10]試論課程的文化學基礎[J]. 胡斌武,吳杰.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3)
本文編號:35130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51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