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外向性與青少年外向性的關系:中介與調節(jié)作用模型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22:46
本研究旨在考察母親外向性、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和同伴關系對青少年外向性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以湖南省常德市三所中學的864名初中生及其母親為被試,讓母親被試報告自己的外向性水平,讓初中生報告其外向性、積極教養(yǎng)方式和同伴關系的情況。結果表明:(1)母親外向性不僅能直接正向預測青少年外向性,還能通過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和同伴關系的中介作用影響青少年外向性。且這一中介包括三條路徑: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單獨的中介作用、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同伴關系的鏈式中介作用以及同伴關系的單獨中介作用;(2)"母親外向性→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青少年外向性"這一中介過程受到同伴關系的調節(jié)。研究結果有助于揭示母親外向性對青少年外向性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對探討同伴關系在個體發(fā)展過程中的"多重作用"有一定的啟示。
【文章來源】: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3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母親外向性對青少年外向性影響模型
8,0.20]4.300.14**[0.07,0.21]3.87積極家教方式0.30**[0.24,0.37]9.22同伴關系0.23**[0.16,0.29]6.82積極家教×同伴關系0.10**[0.04,0.15]3.55R20.020.23F6.93**41.69**表5在不同同伴關系水平時母親外向性與青少年外向性之間的中介效應同伴關系水平中介效應值BootstrapSEBootCI下限BootCI上限M+SD0.06**0.010.030.08M0.04**0.010.020.06M-SD0.03**0.010.010.05圖2同伴關系在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外向性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4討論4.1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母親外向性對青少年外向性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驗證了H1。同時,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在母親外向性與子女外向性之間起著中介作用。這一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Coplanetal.,2009;Banetal.,2016)。由于基因遺傳(如親代與子代共享相同基因)、共享生活環(huán)境等原因,導致青少年人格與母親人格傾向于“協(xié)同共變”(李董平,張衛(wèi),李丹黎,王艷輝,甄霜菊,2012)。另外,家庭系統(tǒng)觀點認為,家庭成員間感知到的人格相似性為個體所需要的穩(wěn)定性和社會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關系雙方的相似性是關系質量的重要方面。為了更容易與重要他人(如父母)保持支持性的關系,兒童往往會發(fā)展出與重要他人相似的特質(Carlson,Cooper,&Sprandling,1991)。Buss(1999)也指出父母對后代的愛并非無條件的,當后代明顯地表現(xiàn)出父母所具有的特征(攜帶父母基因更多)時,就會得到父母更多的投資,強化后代發(fā)展出與父母相似的人格特質,進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母愛行為對子代心理及行為的影響:基于動物模型的結果與思考[J]. 李鉆,陳偉海.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3)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自我彈性的中介和調節(jié)作用檢驗[J]. 劉丹霓,李董平. 心理科學. 2017(06)
[3]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潛在類別:潛在剖面分析[J]. 吳鵬,馬桑妮,方紫瓊,徐碧波,劉華山.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6(04)
[4]人格有多少是遺傳的:已有的證據(jù)與未來的取向[J]. 周明潔,陳杰,王力,張建新. 科學通報. 2016(09)
[5]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同伴接納和教師期望對小學生人格的影響[J]. 孫巖,劉沙,楊麗珠. 心理科學. 2016(02)
[6]親子依戀、同伴依戀與青少年消極情感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J]. 王英芊,鄒泓,侯珂,王明珠,湯玉龍,潘斌.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6(02)
[7]同伴關系的發(fā)展研究[J]. 周宗奎,孫曉軍,趙冬梅,田媛,范翠英.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1)
[8]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影響問題行為的3種模型[J]. 田菲菲,田錄梅.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6)
[9]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犯罪青少年人格的關系:同伴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J]. 彭運石,王玉龍,龔玲,彭磊.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3(06)
[10]教養(yǎng)方式、氣質對青少年攻擊的影響:獨特、差別與中介效應檢驗[J]. 李董平,張衛(wèi),李丹黎,王艷輝,甄霜菊. 心理學報. 2012(02)
本文編號:3489680
【文章來源】: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35(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母親外向性對青少年外向性影響模型
8,0.20]4.300.14**[0.07,0.21]3.87積極家教方式0.30**[0.24,0.37]9.22同伴關系0.23**[0.16,0.29]6.82積極家教×同伴關系0.10**[0.04,0.15]3.55R20.020.23F6.93**41.69**表5在不同同伴關系水平時母親外向性與青少年外向性之間的中介效應同伴關系水平中介效應值BootstrapSEBootCI下限BootCI上限M+SD0.06**0.010.030.08M0.04**0.010.020.06M-SD0.03**0.010.010.05圖2同伴關系在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外向性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4討論4.1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母親外向性對青少年外向性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驗證了H1。同時,母親積極教養(yǎng)方式在母親外向性與子女外向性之間起著中介作用。這一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Coplanetal.,2009;Banetal.,2016)。由于基因遺傳(如親代與子代共享相同基因)、共享生活環(huán)境等原因,導致青少年人格與母親人格傾向于“協(xié)同共變”(李董平,張衛(wèi),李丹黎,王艷輝,甄霜菊,2012)。另外,家庭系統(tǒng)觀點認為,家庭成員間感知到的人格相似性為個體所需要的穩(wěn)定性和社會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關系雙方的相似性是關系質量的重要方面。為了更容易與重要他人(如父母)保持支持性的關系,兒童往往會發(fā)展出與重要他人相似的特質(Carlson,Cooper,&Sprandling,1991)。Buss(1999)也指出父母對后代的愛并非無條件的,當后代明顯地表現(xiàn)出父母所具有的特征(攜帶父母基因更多)時,就會得到父母更多的投資,強化后代發(fā)展出與父母相似的人格特質,進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母愛行為對子代心理及行為的影響:基于動物模型的結果與思考[J]. 李鉆,陳偉海. 心理科學進展. 2018(03)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自我彈性的中介和調節(jié)作用檢驗[J]. 劉丹霓,李董平. 心理科學. 2017(06)
[3]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潛在類別:潛在剖面分析[J]. 吳鵬,馬桑妮,方紫瓊,徐碧波,劉華山.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6(04)
[4]人格有多少是遺傳的:已有的證據(jù)與未來的取向[J]. 周明潔,陳杰,王力,張建新. 科學通報. 2016(09)
[5]父母教養(yǎng)方式、同伴接納和教師期望對小學生人格的影響[J]. 孫巖,劉沙,楊麗珠. 心理科學. 2016(02)
[6]親子依戀、同伴依戀與青少年消極情感的關系: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J]. 王英芊,鄒泓,侯珂,王明珠,湯玉龍,潘斌.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6(02)
[7]同伴關系的發(fā)展研究[J]. 周宗奎,孫曉軍,趙冬梅,田媛,范翠英.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1)
[8]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影響問題行為的3種模型[J]. 田菲菲,田錄梅.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6)
[9]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犯罪青少年人格的關系:同伴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J]. 彭運石,王玉龍,龔玲,彭磊.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3(06)
[10]教養(yǎng)方式、氣質對青少年攻擊的影響:獨特、差別與中介效應檢驗[J]. 李董平,張衛(wèi),李丹黎,王艷輝,甄霜菊. 心理學報. 2012(02)
本文編號:34896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34896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