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傳統(tǒng)的基本特征及其意義
[Abstract]:Confucian educational tradition is a general term of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teaching thought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Confucius, Mencius and others, as well as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teaching thought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which were summarized and created by the late learning of the late Confucianism. I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practice in ancient China. The Confucian educational tradition has the function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putting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carrying ou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without classifi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se are valuable elements of Confucian educational tradition and also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form.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梅;趙黎;;孔子的為師之道對現(xiàn)代教師的啟示[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陳力祥;;王船山“雙主體”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李良品,彭規(guī)榮;論烏江流域民族地區(qū)明清書院的組織、教學與藏書管理[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4 陳力祥;;“和”為性情之德何以可能——王船山關于“和”為性情之德的形上學批判[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鄔德平;;王船山義利觀與邊沁功利觀的比較研究[J];船山學刊;2011年02期
6 宋麗娜;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與當今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教育[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7 “渝東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史研究”課題組;烏江下游民族地區(qū)清代書院的管理[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8 張永剛;;晚明“狂禪”考[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余年順;;中國文化語境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福州黨校學報;2008年04期
10 錢偉,閻志英;從“天人合一”觀透視中國古代教育思想[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琳凱;中國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可云;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徐雷;曾國藩理學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4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景獻力;明清古詩選本個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姜新生;批判與建構:學校課程文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淑燕;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現(xiàn)實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趙荷花;學習的教學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宋芝業(yè);明末清初中西數(shù)學會通與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0年
10 高瓊;生命踐履與“性天通”——薛tD哲學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婧;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金慧;大學生恥感教育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周立;我國傳統(tǒng)教學論的幾對主要范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明華;時務學堂的創(chuàng)辦及其對湖南高等教育近代轉型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車如山;先秦時期的社會教育[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6 伊焱;教育的實然發(fā)展與應然追求[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瑞;嚴復對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的貢獻[D];安徽大學;2002年
8 方斯實;論滲透教育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陳斌;試論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語文課程評價體系[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智;試論明朝政府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儒學教育的政策措施[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文軍;儒家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歷史背景及基本理念之比較[J];東岳論叢;2002年02期
2 高烈明;儒家教育理念的現(xiàn)代價值探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伊秉仁;“刀筆吏”的由來[J];青年科學;2004年04期
4 劉蛟春;淺析儒家教育對譚嗣同變法的影響[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08期
5 ;儒家教育言論批注(續(xù))[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74年04期
6 禹芳琴;淺談中國傳統(tǒng)教育哲學的發(fā)展歷程[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10期
7 劉幗;張R,
本文編號:2274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27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