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30年:回顧、反思與前瞻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30 years ago, China's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recover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and the express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al policy has also gone through the tortuous course of "the status is unknown-it is hidden-it has the status". To reflect on the proces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30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establish a perfect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explore scientific aesthetic education evaluation methods. In the futur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a will flourish and develop greatly.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research will present the trend of method inno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單位】: 商丘師范學院;
【基金】: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8BJY006) 河南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8A180023)的成果
【分類號】:G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伶俐;論美育的科學化——兼論整個教育構成的科學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軍學;;審美教育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祁海文;走向生態(tài)美育——對生態(tài)美學發(fā)展的一種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王文華;;試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年08期
4 程琳杰;;高校美育實施的現(xiàn)狀與出路[J];中國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申仁洪;論教育科學:教育研究科學取向及其在中國的合理性建構[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正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育的命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曉明;美國生態(tài)批評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5 駱秉全;美與和諧[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廟平;《巴黎手稿》與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形態(tài)建構[D];四川大學;2007年
7 孫云寬;西方悲劇理論視野中的黑格爾悲劇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張曙光;中國古代敘事文本評點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譚輝旭;實踐課程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嶸;我國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唐兵;近百年中國美育觀念演變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時紹軍;初中化學審美化教學模式滲透德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葉懸冰;讓語文課堂充滿美感和生機——論語文教學的審美轉變[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汪宏;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美育思想流派對學校課程設置的影響[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宋燕;課堂教學審美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廖茂;中學審美化生物教學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田力;魏晉南北朝世族家庭美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晉紅;關于新時期藝術教育的思考[D];山西大學;2005年
10 黃延偉;論中國傳統(tǒng)城市建設中的生態(tài)美學問題[D];鄭州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冠生;美育的今天明天與昨天——對美育概念及其在教育中地位之我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2 趙伶俐,余立新;當代美育研究的主要課題與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伶俐;審美概念理解對審美感受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影響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文伯;王嬋媚;;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教師教育的變遷與發(fā)展[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鄭洋;;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08期
3 劉學文;高子陽;顧麗芳;路世成;;人是學校記憶的圓心——“我看學校記憶”觀點選粹[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21期
4 申國昌;;教育史學科發(fā)展的時代特征[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年01期
5 張應輝;劉永貴;王娜;;美國高校教學信息化發(fā)展歷程與趨勢研究——EDUCASUE(2000~2010)年度報告解讀[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6 趙桂霞;;從名師的成長經(jīng)歷看教師培養(yǎng)[J];基礎教育;2007年03期
7 曲瑞峰;;我和“鋒濤奇威”工作室的故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Z1期
8 韓亞坤;殷燕;;如何發(fā)展和推進藝術素質教育的終身教育[J];大家;2011年14期
9 李國紅;;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發(fā)展[J];經(jīng)濟視角(中旬);2011年03期
10 杜娟;;私學制度下的蒙學和中國當代民辦學前教育的對比研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葉一舵;;我國大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話[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方曉東;;素質教育的提出與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趙興奎;;教育心理學發(fā)展歷程概況[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孟旭;馬有義;;新中國民辦教師的發(fā)展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吳德剛;;西藏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主要經(jīng)驗[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張吉娜;;美國開端教育四十年發(fā)展歷程的歷史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方曉東;;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的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呂華;任芳;;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fā)展歷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宋秀蘭;;提高青少年心理適應能力三部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湯莉莉;;儒道思想在完善教師人格中的互補功能[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三輯)[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洪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主任,,高等教育學會美育研究會理事;重視面向普通學生的美育[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周洪宇;世界師范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規(guī)律[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劉升芳;一部高屋建瓴之作[N];天津教育報;2007年
4 記者 陳素璧 劉聯(lián);我市迎評材料昨最后審定[N];珠海特區(qū)報;2006年
5 江小燕;小縣城辦起“大教育”[N];韶關日報;2008年
6 鐘聲;“聰明的校長應學會感恩歷史”[N];天津教育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涂露芳;今夏汽車廠商營銷花樣翻新[N];北京日報;2007年
8 李志躍 胡琨;重視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N];光華時報;2007年
9 應廷勇;傳承國學思想 創(chuàng)新天全教育[N];雅安日報;2007年
10 縣政協(xié)辦;平壩縣政協(xié)主席會議組織視察活動[N];貴州政協(xié)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肖e
本文編號:2247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24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