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治”為核心的西方教育哲學傳統(tǒng)——第一期“復旦—伊利諾伊教育哲學高級研討班”綜述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Fudan-Illinois Advanced Seminar 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to explore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educatio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education and possible solutions. In the study of Plato, Rousseau and Dewey's theory, people realize that there is a core idea in these thre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ories: autonomy.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分類號】:G40-0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格特·比斯塔;趙康;;為著公共利益的教育哲學:五個挑戰(zhàn)與一個議程[J];教育學報;2011年04期
2 湛衛(wèi)清;;教育哲學:教育實踐的本質(zhì)基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19期
3 張焰文;;探析《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教育的社會功能[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5期
4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初探——從教育本質(zhì)談起[J];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08期
5 羅芳;;試論日常教學生活與教師個人教育哲學的養(yǎng)成[J];教育文化論壇;2011年03期
6 阮陽;;從懷特海過程教育哲學的視角看現(xiàn)代教學[J];基礎教育;2007年10期
7 盧世林;;席勒《審美教育書簡》對教育哲學的貢獻[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薛涌;;美國教育:沒有基準的優(yōu)異[J];基礎教育;2006年02期
9 盧惠斌;;每一個生命都至高無上[J];江蘇教育;2011年17期
10 ;觀點[J];教育科學論壇;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雷豪;;論心理咨詢的教育哲學底蘊[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范鵬;成兆文;;馮友蘭教育哲學發(fā)微[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3 趙軍;;西方教育哲學是如何講述的——歷史的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于建福;;孫中山中庸教育哲學思想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顧春;;試論陸九淵教育哲學與禪宗關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顧春;;陸象山教育哲學的本體論思想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朱國仁;;論杜威教育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顧春;;陸九淵教育哲學之心性論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時良;;陶行知教育哲學的儒學淵源[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10 劉佛年;;《范壽康教育文集》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于博 通訊員邢霞;為教育哲學準確定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寧波;溝通學院派與草根派的第三種教育哲學[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3 實習記者 張倩俠 本報記者 徐啟建;教師需要教育哲學資源[N];中國教育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劉偉建 通訊員 李永利 周志華;讓山村飛出“金鳳凰”[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5 薛涌;美國教育:沒有基準的優(yōu)異[N];南方周末;2003年
6 本報記者 孫軍 通訊員 劉淼;中美教育的差異及其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朱小蔓(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一種個性化的教育 哲學表達方式[N];光明日報;2001年
8 朱廣菁 楊林;要允許聰明孩子發(fā)展跳躍式思維[N];大眾科技報;2003年
9 劉云杉;“The Educated Person”or“The Educated Male”?[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福特基金會教育項目官員 何進;跳出教育看教育[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高偉;生存論教育哲學發(fā)凡[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云;經(jīng)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3 王倫信;清末民國時期中學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gòu)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宇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建構(gòu)個人教育哲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潘宛瑩;后現(xiàn)代哲學思潮對臺灣教育哲學的影響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舉;論教育哲學的合理轉(zhuǎn)向[D];河南大學;2010年
4 萬言明;杜威教育哲學的現(xiàn)實審視[D];河南大學;2011年
5 張焱兵;顏元教育哲學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6 杜文麗;民主與教育:杜威教育哲學初論[D];黑龍江大學;2003年
7 胡佳;杜威的教育哲學[D];武漢大學;2005年
8 張云;素質(zhì)教育:教育哲學的當代熱點[D];新疆大學;2002年
9 高連福;反思現(xiàn)代教育的哲學根基[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洪汀;杜威教育哲學的社會視野及其啟示[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35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13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