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意義的失落、反思與重建
本文選題:教育意義 + 教育者; 參考:《教學與管理》2009年25期
【摘要】:正教育意義的"在場"是教育制度合法性辯護與合理性存在的必然邏輯與根本依據(jù)。"意義是人之存在的意義,指的是人在對象化的活動中克服一切障礙、創(chuàng)造屬人世界中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確證。它表現(xiàn)為精神上的充盈、生命活力的激發(fā)、自我素質的超越以及人之主體性發(fā)揮的自由創(chuàng)造感等。"[1]而在當下,唯物質主義思想的泛濫、功利主義與實效主義的猖獗、公眾社會責任意識的淡化以
[Abstract]: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educational meaning is the inevitable logic and fundamental basis of the justification and rationality of educational system. " Meaning is 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 which means that man overcomes all obstacles in his objectified activities and creates self-understanding and self-confirmation in the human world. It is manifested in spiritual fullness, the stimulation of life vitality, the transcendence of self-quality and the sense of free creat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1] at present, only materialistic thoughts are rampant, utilitarianism and pragmatism are rampant," he said. The desalination of the public'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作者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洪席;余功超;;論語文教學的情趣化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文忠;數(shù)學教師培訓的重點、難點和關鍵[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年04期
2 馬鳳龍;劉洪蕾;;透析教學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年06期
3 許占權;;論教師的課程領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年11期
4 趙含韞;社會互動視野中的新型師生關系[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汪才明;論道德需要與道德教育[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賀佩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綜述[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8 葛賢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評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9 楊麗;;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中教與學的角色轉變[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10 傅炳熙;個性化教育與語文課程改革[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陳忠勇;;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課程 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發(fā)展[A];畢節(jié)地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06年
2 何曉佑;;信息時代工業(yè)設計教育發(fā)展走向分析[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林福才;;校本教研的基本理論思考[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4 鄧亞鵬;;中學化學課堂中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A];中國化學會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陳雅先;;略論視唱練耳課程與教學的心理學基礎[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余紅霞;;探析建構主義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趙文靜;學校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長吉;教學價值觀念透視與反省[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鄔烈炎;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1年
8 唐德海;大學課程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9 劉濟良;論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陳,
本文編號:20968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096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