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背離:現(xiàn)代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透視
本文選題:現(xiàn)代教師 + 生存狀態(tài); 參考:《教師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摘要】:現(xiàn)代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在總體上是倦怠的、被動的和疏離的。倦怠的生存表現(xiàn)為對工作情感耗竭,對學生冷漠遷怒,對自己消極評價;被動的生存表現(xiàn)為在教學過程中、事務工作中和自我發(fā)展中的被動;疏離的生存表現(xiàn)為與教學過程的疏離、與學生的疏離和與生活世界的疏離,F(xiàn)代教師生存是職業(yè)活動異化的生存,其實質(zhì)是對教師生命存在與生命本質(zhì)的背離,是對教師生命意義的消解。
[Abstract]:The living state of modern teachers is burnout, passive and alienated. The existence of burnout is as follows: exhaustion of work emotion, indifference to students, negative evaluation of oneself, passive existence in teaching process, passivity in work and self-development; The existence of alienation is alienated from the teaching process, from the students and from the world of life. The existence of modern teachers is the existence of dissimilation of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whose essence is the deviation from the essence of teachers' life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eachers' life.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資助課題(ZZ0070)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徐苑蔚;;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的限制與實施[J];教學與管理;2006年09期
2 洪秀敏;龐麗娟;;教師自我效能感對兒童發(fā)展的作用及其機制[J];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凌龍華;教師,別忘了讀書[J];教師博覽;2003年09期
2 景學榮;現(xiàn)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J];教書育人;2000年19期
3 劉博!基礎學院,白玫;淺談現(xiàn)代教師的素質(zhì)[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5期
4 趙玉萍,楊雁汝;現(xiàn)代教師要勝任現(xiàn)代教學[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毛曉露;高三(2)班之生存狀態(tài)剖析[J];作文世界(高中);2004年04期
6 韓慶奎;略論現(xiàn)代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7 馮丹丹;現(xiàn)代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J];黑龍江教育;2001年Z2期
8 劉春雷 ,趙體俊;淺議現(xiàn)代教師的可視素質(zhì)[J];教育藝術;2002年07期
9 張政英;淺議現(xiàn)代教師的技能結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10 丁忠甫;論認識的內(nèi)在異化[J];社會科學;200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元龍;;淺議現(xiàn)代教師角色的變化[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2 ;《現(xiàn)代教師自我發(fā)展叢書》[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王琪;李蔭榕;;論虛擬實踐的異化及其根源[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4 唐發(fā)年;;試論異化與歸化在習語翻譯中的運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張茂修;賈繼輝;于修平;趙尉明;周亞濱;閻世坤;張廣旨;肖穎;曹倩;欒怡;齊眉;;脅迫條件下幽門螺桿菌生存狀態(tài)的研究[A];山東免疫學會、山東微生物學會醫(yī)學微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山東省醫(yī)學會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業(yè)委員會、山東省醫(yī)藥生物技術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1年
6 陳星銘;;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制圖課教學過程[A];第十四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六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7 劉立成;;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主持人的角色異化與回歸[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8 洪文峰;;現(xiàn)代教師的能力結構[A];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胡培兆;;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說的運用與異化[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楊華娟;;異化的人群 絕望的生存——卡夫卡小說中的異化主題分析[A];2003年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閩生;農(nóng)村老年人生存狀態(tài)不容忽視[N];山東科技報;2005年
2 黃梅縣濯港鎮(zhèn)中心學校 王步濤;現(xiàn)代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zhì)[N];黃岡日報;2009年
3 閆 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N];中國教師報;2004年
4 李學芹;給“異化教育”降降溫[N];科學導報;2005年
5 北京青年報;現(xiàn)代教師面臨五大挑戰(zhàn)[N];中國信息報;2001年
6 南京師范大學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 劉紅斌;現(xiàn)代教師的素質(zhì)[N];中國信息報;2004年
7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陳力丹;關注“無名分記者”的生存狀態(tài)[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8 肖可;真正改善民工的生存狀態(tài)[N];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
9 閆 學;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續(xù))[N];中國教師報;2004年
10 龔丹韻;聚焦“楊不管”現(xiàn)象:現(xiàn)代教師肩負怎樣的使命[N];解放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庭衛(wèi);教學過程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2 張春媚;南宋江湖文人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楊禮富;網(wǎng)絡社會的倫理問題探究[D];蘇州大學;2006年
4 易崇輝;時間的線團[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曾林;論科技時代人類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陳樂;把哲學變?yōu)樯鐣欣碚揫D];吉林大學;2006年
7 胡志平;清末民國海上書畫家潤例與生存狀態(tài)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8 鄒曉霞;商業(yè)街道表層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9 李俊文;社會存在本體論[D];黑龍江大學;2005年
10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建廠;論人在信息依賴中的異化及其揚棄[D];蘇州大學;2003年
2 王瑋;形式的視覺異化與異化克服[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3 張沉香;論異化與歸化的動態(tài)統(tǒng)一[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葉小寶;[D];安徽大學;2003年
5 張曉凌;論歸化和異化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侯雅楠;翻譯的歸化和異化研究及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7 陳金;試析文學翻譯中的過度歸化與過度異化現(xiàn)象[D];鄭州大學;2003年
8 吳瓊;從異化觀的角度解讀亨利·戴維·梭羅的自然觀[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9 朱敏;異化與回歸[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李洪濤;論我國公司法精神的異化及其回歸[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285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02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