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xiàn)代背景下北美及澳洲現(xiàn)代教育轉(zhuǎn)型的回顧與反思
本文選題:北美及澳洲 + 后現(xiàn)代背景; 參考:《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年06期
【摘要】:隨著20世紀60年代以來北美及澳洲向"后工業(yè)社會"的轉(zhuǎn)型,北美及澳洲的"現(xiàn)代教育"正向"后現(xiàn)代教育"轉(zhuǎn)型。后現(xiàn)代背景下北美及澳洲現(xiàn)代教育的轉(zhuǎn)型過程經(jīng)歷了三次超越,一是從科技取向到追求平等的教育轉(zhuǎn)型;二是從高質(zhì)量取向到市場化取向的教育轉(zhuǎn)型;三是從學校重建到學習化社會取向的教育轉(zhuǎn)型。
[Abstract]: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to "post-industrial society" since the 1960s, the "modern educ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is changing to "post-modern educatio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modern educ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has gone through three tim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tmodernism: one is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pursuit of equality, the other is from the orientation of high quality to the orientation of marketization. The third is the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from school reconstruction to learning society orientation.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5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錢松嶺;解月光;孫艷;;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最新進展述評[J];中國電化教育;2006年09期
2 程晉寬;美國教育司法制度論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宏義,許明;美國扶助薄弱中小學的主要措施[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李成華,石宏,張淑玲;美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科發(fā)展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分析[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2005年05期
3 賴長春;;論學生管理中的正義程序[J];教學與管理;2004年07期
4 胡東芳;從利益的對立到利益的和諧——課程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6期
5 蔣純焦,陳琪;試析我國中小學課程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3年09期
6 何杰;;論基礎教育課程政策執(zhí)行的有效性[J];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03期
7 李賜平;主要發(fā)達國家教育立法的基本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3年11期
8 李曉軍;TAFE課程設置對我國高職課程改革的啟示[J];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1期
9 楊若凡;;面向高新技術的我國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課程模式構想(續(xù))[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劉元芹;美國教育法規(guī)評介[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傅建明;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價值取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楊廣軍;高中物理教材設計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薛國鳳;沖突與和諧[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范履冰;受教育權法律救濟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王星霞;學校發(fā)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祖祥;控制與教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玲;博弈視野下的課程政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錢旭升;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游敏惠;美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衛(wèi)青;論我國公立中小學校教師的法律地位[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彭偉強;當代美國基礎教育外語課程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黃曉虹;回顧和展望[D];浙江師范大學;2002年
4 黃建團;挑戰(zhàn)·反思·對策·展望[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葉本剛;生物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6 潘文;中、美初中生物(科學)課程改革比較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7 姜娜;關于美國聯(lián)邦政府基礎教育職能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黃偉;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綜合化追求的審視與思考[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9 劉麗群;除了“選擇” 別無選擇[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高新芝;小學英語課程資源開發(fā)[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0107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01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