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科學教育若干重要問題的政策建議
本文選題:科學教育 + 政策建議。 參考:《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24期
【摘要】:正2007年7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國際科學教育學會和澳大利亞科學教師學會在澳大利亞的佩斯成功舉辦了科學技術(shù)教育世界大會,會議期間討論了一系列科學教育政策問題,并制訂了"佩斯科學與技術(shù)教育宣言"(以下簡稱"佩斯宣言"),強調(diào)要在世界范圍內(nèi)對關心科學與技術(shù)教育,號召各國政府
[Abstract]:In July 2007,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supported the successful organization of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pace, Australia,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Teachers, During the meeting, a series of science education policy issue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pace Declara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pace Declaration) was formulated, emphasizing the need to focu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worldwide and calling on governments
【作者單位】: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國際比較教育研究中心;
【分類號】:G5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大河 ,姚憶江 ,阮翔 ,王閱春;花開時節(jié)又逢君——2005年暑期神農(nóng)架科學教育研討會剪影[J];科學課;2005年10期
2 陳琴,龐麗娟;論科學的本質(zhì)與科學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3 盛天和,葉永烈,項政,金輝,沈祖蕓,周俊峰;科學教育之辯[J];上海教育;2005年08期
4 沈苗根;美國科學教育的現(xiàn)狀與啟示[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2年01期
5 胡繼淵 ,張克裘;日本美國科學教育的摭談和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1年04期
6 王~d,王吉;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科學教育——以美國2061計劃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5期
7 李巧平,王超;走出科學教育的迷途[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07期
8 張俊;;科學教育在國外[J];上海教育;2006年10期
9 季蘋;科學教育新概念[J];中小學管理;1997年10期
10 馮季林;論科學教育的價值[J];基礎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齊霞;;在反邪教斗爭中科學教育的反思與對策[A];校園拒絕邪教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反邪教協(xié)會第六次報告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2 張寧;盧澤楷;魏冰;;世界科學教育領域中的探究教學[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3 寇小滿;;高中階段科學教育三種教育形式下學生學習任務勝任情況的比較分析[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4 白巖;;博物館可動手展覽與青少年科學教育[A];北京博物館學會第四屆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政策建議[A];北京工業(yè)設計發(fā)展報告[C];2000年
6 許瓊?cè)A;;陶行知的幼兒科學教育思想初探[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7 仇國政;;科學探究——科學教育的有效方式[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8 胡冬煦;;建立新的教學理念 推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9 李承森;;科學帶來的歡愉你享受到了嗎[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shù)沙龍文集1:科學的本源[C];2006年
10 吳繼敏;;科學課上改變學生錯誤前概念的概念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蔡闖;專家呼吁強化青少年科學教育[N];光明日報;2005年
2 李莉;科學教育不是作秀[N];文匯報;2004年
3 記者 于卓;探討21世紀科學教育[N];科技日報;2001年
4 王卉;美國科學教育面臨挑戰(zhàn)[N];科學時報;2007年
5 劉茂勝;科學家要承擔科學教育責任[N];科學時報;2004年
6 陳磊;科學教育的“坎”該怎么邁?[N];科技日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李凝 仇方迎 實習生 安轉(zhuǎn)紅;夏帕克博士暢談“科學教育”[N];科技日報;2002年
8 上海市科協(xié)副主席、黨組書記 孫正心;青少年科學教育要面向未來[N];文匯報;2008年
9 孫向陽;加強中美雙邊協(xié)會合作 實現(xiàn)科學教育優(yōu)勢互補[N];大眾科技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李建平;中小學科學教育如何一路走好?[N];中國教育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朝暉;知識與控制:中國古代科學教育的社會學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金京澤;韓國科學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馬宏佳;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黃都;關于復雜學習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鄢超云;樸素物理理論與兒童科學教育——促進理論與證據(jù)的協(xié)調(diào)[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敏;科學教育:人性迷失與理性遍尋[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孫可平;STS教育:挑戰(zhàn)與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9 段際凱;中國房地產(chǎn)市場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10 董賢圣;銀行監(jiān)管體制比較研究與借鑒[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永斌;中國科學教育的歷史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陸驊;“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實施科學教育的課程理念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娟;中國近代科學教育中科學精神缺失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佟雅囡;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與當代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黃道鳴;基于Web的科學教師培訓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齊利;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在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盛禮萍;科學教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蘊文;研究生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3年
9 檀慧玲;赫胥黎科學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大學;2006年
10 李宏;大學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8280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82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