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樣例學習中認知負荷的研究及思考
本文選題:樣例學習 + 認知負荷 ; 參考:《心理科學》2009年03期
【摘要】:樣例學習研究的一個重要取向:基于認知負荷理論。文章主要基于國外相關的研究文獻,首先簡述樣例學習與認知負荷理論的關系,然后梳理增加樣例學習中有效負荷研究概況與趨勢,最后就有關研究問題作了進一步思考。
[Abstract]: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of sample learning research is based on cognitive load theory.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abroad,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ple learning and cognitive load theory, then comb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trend of payload research in increasing sample learning, and finally makes further consideration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issues.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基金】:廣西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桂教科學[2008]2號)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D/2008/01/098)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常欣,王沛;認知負荷理論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及其啟示[J];心理科學;2005年05期
2 許永勤,朱新明;關于樣例學習中樣例設計的若干研究[J];心理學動態(tài);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曉丹;;淺談如何利用反饋法發(fā)掘學生的表演潛能[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龍興元;曾楠;;超負荷訓練恢復原則在競技健美操訓練中的應用[J];才智;2008年14期
3 付廷瓊;;樣例教學的設計原則與教學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05期
4 陳滿琪;樣例學習研究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安蓉;王梅;;基于問題解決的工程案例教學[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邢強;認知技能獲得研究的新進展[J];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7 唐劍嵐;周瑩;;認知負荷理論及其研究的進展與思考[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張經童;;認知負荷理論在優(yōu)化化學習題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08年04期
9 羅群英;陳仕品;張劍平;;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網絡課程設計——以國家精品課程“現代教育技術”的網絡課程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10 曾祥春;;變式練習與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獲得[J];考試周刊;2008年1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龔德英;多媒體學習中認知負荷的優(yōu)化控制[D];西南大學;2009年
2 趙弘;小學生算術應用題多重變異樣例學習的遷移效果[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3 唐劍嵐;數學多元表征學習的認知模型及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郭兆明;數學高級認知圖式獲得方式的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王映學;初中學生空間與圖形認知技能獲得的教學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6 趙娟;初中代數學習困難生認知特征及干預措施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7 邵光華;數學樣例學習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程龍海;中學生數學解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明亮;化學變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曾祥春;任務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波大學;2007年
3 林明霞;信息不同組合方式的多媒體教學效果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4 武春波;樣例呈現方式對數學歸納法學習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于龍;認知風格、元認知能力與樣例類型對樣例學習影響的研究[D];廣州大學;2007年
6 王萍萍;從ACT-R理論看我國的數學雙基教學[D];蘇州大學;2007年
7 楊眉;論認知負荷理論在交替?zhèn)髯g中的應用及其對口譯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林清麗;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三維教學動畫設計[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宋樹平;中學物理圖式歸納法教學模式探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呂英;文章結構標記、呈現方式對學生認知負荷的影響[D];河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永勤,朱新明;關于樣例學習中樣例設計的若干研究[J];心理學動態(tài);2000年02期
2 胡繼淵,沈正元;淺論教學策略的內涵、類型及其他[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02期
3 喻平;論教學策略[J];現代教育論叢;2000年05期
4 和學新;教學策略的概念、結構及其運用[J];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5 祖晶;簡論教學策略的理論與實驗研究[J];教育評論;1998年05期
6 張兆芹;現代教學策略的制定及運用[J];教育導刊;1994年07期
7 張四方,李廣洲;樣例學習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初步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年06期
8 曹寶龍,劉慧娟,林崇德;認知負荷對小學生工作記憶資源分配策略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1期
9 張春莉;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 一種認知負荷觀[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07期
10 和學新;教學策略的涵義、結構及其類型[J];教學與管理;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天銀;;論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自由教學策略[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2 許遠理;郭克敏;朱新明;李亦菲;;從認知負荷的角度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缺點[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周妹霞;;淺議小學英語教學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全斌;;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點及教學策略淺談[A];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紀念中國地理學會成立九十周年學術會議文集[C];1999年
5 艾宏國;萬林;;應用“問題探源”教學策略嘗試研究性學習[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三)[C];2004年
6 李烈明;;《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李學;;小學數學中實施探究學習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8 于大鵬;;淺議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9 武文遠;龔艷春;胡澄;陳廣林;;基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光學教學策略[A];全國光學、光電和電子類專業(yè)教學經驗交流、研討會專集[C];2002年
10 張有霞;;英語教學中的三大原則及其教學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培敏;“六導”教學策略[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趙培敏;“六給”教學策略[N];中國教師報;2003年
3 特級教師 金哲民;教學策略的科學運用[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4 北京教育學院 時俊卿;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學策略[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高海英;為運用多元互動教學策略打造高效課堂[N];濟寧日報;2009年
6 李 健;課改:質量就是生命[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硯山縣維摩鄉(xiāng)長嶺街小學教師 莫獻華;低年級語文設疑教學策略淺析[N];云南經濟日報;2008年
8 吳川市第一中學 李建華;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自學引導式教學策略初探[N];湛江日報;2007年
9 周口市第一高級中學 馬丹;淺談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N];周口日報;2008年
10 王兆正;做錯的同學請舉手[N];天津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光華;數學樣例學習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兄;基于圖式的數學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馬宏佳;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邢強;樣例解題步驟編碼對原理學習和遷移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任劍鋒;非面對面CSCL交互行為促進策略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琳;外國學生習得漢語語氣副詞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柏宏權;適應性教學系統(tǒng)中個性化教學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林美淑;對韓漢語教學離合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9 丁村成;臺灣高中課程機率統(tǒng)計教與學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四方;中學化學教學中樣例學習初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游宇;外語課堂焦慮及教學策略[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明鴻麗;以初中生物課程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探索和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望治國;《交傳中的認知負荷超載現象分析及應對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余迅;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孫厚江;互動式教學策略與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郭榮梅;體育課堂中中學生人格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立剛;“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及教學策略[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9 閔長江;數學的一般化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陳云兒;以合作方式學習樣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542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75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