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力更生”到“和諧共生”——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專業(yè)成長愿景
本文選題:質性研究 切入點:教師專業(yè)成長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4期
【摘要】:通過對普通高中語文教師進行質性訪談,展示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自力更生"取向。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消極取向的主要原因有:社會環(huán)境功利化、教師職業(yè)倦怠、教研活動行政化;谏鐣F(xiàn)實和教育現(xiàn)狀,提出構建"和諧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體的愿景。
[Abstract]:Through a qualitative interview with Chinese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is paper shows the "self-relianc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negative orien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re: social environment utilitarianism, teachers' job burnout. Administr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Based on social reality and education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sion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munity.
【作者單位】: 湛江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分類號】:G451.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申仁洪;;基礎教育課程:生涯發(fā)展視角[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譚輝旭;實踐課程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黃黎明;知識教學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凌敏;教科書內容偏離課程標準的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佳;長沙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現(xiàn)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何巧艷;導向型自主學習的基本原理與教學開發(fā)[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楊承彩;言語性語文課程引論[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黃志鵬;新時期化學課程理念發(fā)展的歷史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宛蓉;日本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與管理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周銀雨;閩南高職院校地域文化教育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8 王敏;網絡漢語學習資源的調查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9 李晶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10 黃勇;中學生物學生命哲學教育的內容與方法[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社會需要它:社會學[J];社會;1989年10期
2 楊昌勇;法國教育社會學概述[J];國外社會科學;1993年02期
3 丁邦平;國際比較教育的若干方法與理論——兼談我國比較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J];比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于淑云;現(xiàn)代教師專業(yè)成長之理念[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5 ;現(xiàn)代教師專業(yè)成長之理念[J];成人教育;2000年06期
6 柳國輝;教師專業(yè)成熟論綱[J];教學與管理;2000年06期
7 洪成文;加拿大教育質量保障的實踐探索[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8 王金玲;“社會性別與社會學”讀書研討班綜述[J];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02期
9 杜芳琴;現(xiàn)代化與父權制:性別視角的審視——《父權的式微:江南農村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性別研究》評介[J];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05期
10 洪成文;規(guī)范與個性化的統(tǒng)一:加拿大教師成長督導[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正直;汪鳳;;心理訓練的電生理學和免疫學機制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夏令;伍新春;;沖突策略對小學生科學概念轉變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辛志勇;;農民價值取向與生活滿意度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陳妙;孔克勤;;臺灣網絡成癮碩博士學術研究現(xiàn)況[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趙梅;;婚姻沖突及其對青春期子女影響的質性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建寧;;住院病人護理需求的質性研究[A];全國護理行政管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7 吳心怡;;血液腫瘤患兒母親心理歷程的質性研究[A];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8 陳勇;洪艷;楊連華;陳念良;倪崖;凌志強;余為群;毛江森;;甲型肝炎病毒中國流行株5’NCR核苷酸序列異質性研究[A];浙江省醫(yī)學科學院建院55周年院慶論文專輯[C];2005年
9 孟莉;;關于心理咨詢與治療科學研究的思考[A];國際心理治療與危機干預學術會議暨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薇;朱柯平;戴韻;;膀胱癌泌尿造口患者生活狀況和支持需求的質性研究[A];2006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馮曉霞;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必要途徑[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李敏誼;教師教育大學化:為何?何為?[N];科學時報;2002年
3 王長純;探索區(qū)域教育發(fā)展新模式[N];光明日報;2003年
4 余姚中學校長 葛云中;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平臺[N];光明日報;2003年
5 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 王興旺博士;加強產學研對接 促進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N];科技日報;2003年
6 紀文琴 王興旺;加強產學研對接促進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N];科技日報;2003年
7 謝海陽;與學生一起成長[N];文匯報;2003年
8 記者 王黎 鄒聲文;直面農村教師隊伍三大問題[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9 劉燕;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制度勢在必行[N];安徽日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趙正元;教師專業(yè)成長迅速的背后[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于·布仁巴雅爾;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實用科技推廣培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2 胡惠閔;指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學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學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楊慧文;變革中的教師教育范式:海峽兩岸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馬春華;市場化與中國農村家庭的性別關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炳全;人性彰顯和人文精神的回歸與復興[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吉波;①I°SS與HLA-DR B基因相關性研究 ②抗著絲點抗體的異質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6年
8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勾麗;產業(yè)集群背景下企業(yè)關鍵資源、戰(zhàn)略能力與成長績效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亞男;影響學生學業(yè)成績因素的質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陸小英;研究型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娟;農村小學研究性學習之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段兆兵;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教師專業(yè)成長[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士江;學校心理輔導師資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楊文斌;高中化學合作學習研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從先;重構思維 激活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型物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謝穎菁;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對澳門中學生性別角色認知的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蔡文娟;語文新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10 柳德玉;論教師經歷與專業(yè)成長[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6741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67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