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庸之道”論教師權威
本文關鍵詞: 教師權威 教師作用 學生生活 中庸之道 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 學校教育 教育活動 組織化 教育理念 出處:《教學與管理》2009年2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也是歷史上對教師作用最精辟的闡述。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影響和社會
[Abstract]:This sentence points out the main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s also the most incisive explanation of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history. However, in the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society,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也是歷史上對教師作用最精辟的闡述。然而,在新的教育理念影響和社會信息化發(fā)展的沖擊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日趨下降,隨著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呼聲的提高,有人對教師權威的存在產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周榮秀,周險峰;加強師德建設 重構教師權威[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真珍;王麗娟;;新型師生關系的涵義及其構建途徑[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2 高劍英;;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琴;學校教育中師生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家起;體育教學的生命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姬蕾;關于“教師權威消解說”的辯證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孟慶芬;論新型教師權威[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范士龍;和諧師生關系的促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金鳳;論教師權威的當代困境及其定位[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焱;場域共生:教師權威與學生自由[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晶晶;中學生應對師生沖突的方式與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政;高校師生關系新問題的反思和對策[D];西南大學;2008年
8 李早華;農村中學干群信任及相關組織變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田國秀;關于教師權威的辯證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年03期
2 陳振中;重新審視師生沖突──一種社會學分析[J];教育評論;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芳;;伯樂的現代時——新型教師權威導引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年03期
2 楊力宇;譚曉靈;;淺談教師評價與教師管理制度[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3 田玉良;;教師,如何快樂[J];今日教育;2011年Z2期
4 王開東;;教師作用有多大[J];教師博覽;2011年08期
5 張光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權威的重塑[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楊英;;我國農村教師權威問題及其超越[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09期
7 周明;;教師權威的另類解讀——基于雅斯貝爾斯的權威觀[J];教師;2011年26期
8 劉曉利;;淺析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權威的重構[J];才智;2011年22期
9 柯鵬;;改革我們的上課儀式[J];基礎教育;2007年04期
10 楊亞昆;;何謂“師道尊嚴”[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1年Z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張廷萍;周翔;;論基于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2 董君;;克服職業(yè)倦怠 實現生命主體價值[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東卷)[C];2010年
3 楊韶剛;Charles H.Helwig;;青少年對教養(yǎng)權和自我決定權的判斷和推理[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陳煥章;;杜威理論評價中的非此即彼傾向質疑[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廉串德;;心理測驗結果的反饋對教師領導行為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娟華;;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踐行過程的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7 董君;;克服職業(yè)倦怠 實現生命主體價值[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8 張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提高教學效果[A];中國教育技術協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姜河;張永華;;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師作用,促進校本培訓發(fā)展[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戴志強;課改,別忘了教師的苦和累[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楊雙全;中小學師生沖突有何價值[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華中科技大學教科院 李長萍;積極建構課堂交互教學文化[N];光明日報;2008年
4 常開發(fā);抓好農村學生素質教育的設想[N];黔西南日報;2008年
5 劉玉江;教育觀念必須革新[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黃文進;“以學生為中心”[N];廣西日報;2001年
7 浙江諸暨 章明超 盧微敏;尊重學生“隱性”權利 營造課堂教育公平[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8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余文森;在新課程中重新修煉[N];中國教育報;2004年
9 ;教不好的學生VS不會教的老師(下)[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楊春茂;教師言行都有教育作用[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沈萍霞;教師權威的困境與出路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琴;學校教育中師生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林存華;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曹樹真;“引導”中“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5 沈t,
本文編號:14580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45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