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賢能主義
本文關(guān)鍵詞: 賢能主義 教育公平 科層制教育 高成就教育 賦權(quán) 智力 體驗成功 教育民主 社會資本 知識經(jīng)濟時代 出處:《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賢能主義在立論的兩個基本點即"智力"與"努力"上均存在認識盲點,分析在強分類、低賦權(quán)與高訓誡的科層制教育中,賢能主義如何成為社會煉金術(shù)的利器,與教育公平背道而馳。進而探討,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高技能社會要求教育的功能從"選才"轉(zhuǎn)向"育才",教育的本質(zhì)從低能力教育轉(zhuǎn)向高賦權(quán)教育,教育的理念從"教"轉(zhuǎn)向"學",即賦權(quán)替代了篩選,高成就教育就此開端。文章最后指出,"人人體驗成功",用教育民主的理念在教育的過程中與教育的結(jié)果處重新詮釋了教育公平,從根本上超越了賢能主義的實質(zhì)——零和博弈之爭中的有限公平。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cognitive blind spots in the two basic points of "intelligence" and "effort" in the doctrine of meritocracy, and analyzes on the subject system education of strong classification, low empowerment and high discipline. How can sages become the sharp weapon of social alchemy, which runs counter to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then discusses tha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function of high skill society demands education from "selecting talents" to "cultivating talents".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low ability education to high empowerment education, and the idea of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that is, empowerment has replaced screening, and high achievement education has thus begu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everyone experiences success". Using the idea of educational democrac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he result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which surpasses the essence of sagacious doctrine, namely, the limited fairness in the argument of zero-sum gam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北京市哲學社科十一五重點課題“和諧社會建設(shè)中首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賢能主義的盲點教育可以改變個人命運嗎?毫無疑問,這是現(xiàn)代社會多數(shù)成功者的生活敘事。我們可以據(jù)此推導出以下的命題:教育能促進社會公平!@不僅是人們對教育功能的基本期待,這還是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的立基之本。這一命題的政治吸引力在于:它無需劫富濟貧,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陽;;農(nóng)村教育經(jīng)濟學散論[J];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05期
2 曹自力;;泰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政策述評[J];高教探索;1990年04期
3 方彤;比較教育給發(fā)展中國家教育決策者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4 談松華;論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公平問題[J];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5 談松華;普及教育中公平目標和質(zhì)量目標的現(xiàn)實選擇[J];現(xiàn)代教育論叢;1994年03期
6 吳惠青;我國私立學校發(fā)展的若干問題思考[J];教育科學;1995年04期
7 邢永富;學習鄧小平教育效率與教育公平的思想[J];教育研究;1995年12期
8 范先佐;;個人對教育的選擇與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5年01期
9 苗蘇菲;高等教育實行收費制度與教育公平[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10 秦維憲;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教育的公平與效率[J];教育與職業(yè);1996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東生;;葉圣陶教育民主化思想的研究與實踐[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東生;;葉圣陶民主教育思想與當今教育改革[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鐘明寶;張春燕;王新;張厚福;;學校體育教學資源分配公平問題透視[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楊晴;沈紅;;國家助學貸款的貸款資格審查的困境[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學生貸款的償還、持續(xù)發(fā)展與高等教育入學”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5 王烽;;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現(xiàn)及其原因[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二)[C];2004年
6 周曉紅;;我國高等教育學費問題研究述評[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張元陽;;論舉辦營利性民辦教育的可能性[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二)[C];2004年
8 顧永良;;困境中充分體現(xiàn)教育的公平——農(nóng)村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學中期不完全報告[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胡蓉;;農(nóng)村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與教育公平[A];職業(yè)教育為三農(nóng)服務(wù)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國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黎吉秀;;對我國西部教育公平問題與政府職責的認識與思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shè)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策劃 楊勇 執(zhí)行 胡博理 霍曉麗 王瑛 攝影 金昌植;提高收費合情合理 教育公平不容忽視[N];河北日報;2000年
2 丁言;教育資源既要開源也要節(jié)流[N];科技日報;2000年
3 胡勁松;從教育公平看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quán)[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郭興旺;辯證地看待教育公平[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1年
5 文/張永平;高校收費與擴招對教育公平的影響[N];科學時報;2001年
6 周洪宇 雷江華;關(guān)注教育公平:今年熱門話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7 本報記者 鮑東明;對公立學校轉(zhuǎn)制亮“紅燈”[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范緒鋒 劉繼安;公平公正越唱越響[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尹偉民;均衡發(fā)展:基礎(chǔ)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記者 范緒鋒;嚴格招生紀律 確保公平公正[N];中國教育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朱雪文;中國高等教育區(qū)域分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陳云奔;教學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楊軍;西北少數(shù)民族基礎(chǔ)教育均衡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5 金龍;教育公正新解[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唐曉娟;美國擇校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劍虹;深圳市羅湖區(qū)教育發(fā)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辦學體制改革的策略框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譚春芳;論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過程中的教育公平[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3 黃濤;黔江區(qū)初中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蘇延駿;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潤洲;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6 歐陽宇;走向公平:高等教育收費改革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7 任榮;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教育公平[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李曉波;教育公平觀視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羅建河;教育管理公平初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朱為鴻;當代中國高等教育若干理念及其倫理辯護[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4420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44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