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為主:激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以學為主:激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策略研究 出處:《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教師的教,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難以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文章通過實地調查,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用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去分析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并探討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去激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o teach" teaching mode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the teachers,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difficult to play its due role. This article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to learn to master" Teaching philosophy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hought the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facing difficulties, and to explore the new teaching idea to acti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作者單位】: 湖南文理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是高等學校培養(yǎng)青年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塑造和培養(yǎng)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的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培養(yǎng)中國
【共引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鳳生;;中西繪畫的不同風格對科學傳播的影響——“李約瑟難題”的一種另類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朱鳴雄;宏觀利益論[D];復旦大學;2003年
3 張正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4 李新曦;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與人的素質塑造[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5 董耀鵬;社會主義國有經濟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6 崔祿春;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8 張占斌;博彩業(yè)與政府選擇[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9 王廣彬;中國社會保障法制史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0年
10 毛曦;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地理[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九華;所有權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籬,邁進大我本體[D];湘潭大學;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國城市女子服飾變遷述論[D];吉林大學;2004年
4 張立慧;中國共產黨探索社會主義所有制的歷史經驗[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王惠君;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模式[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高常營;渴望家園的回歸——世紀之交人文精神重建問題的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趙瀾波;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生活方式與人的全面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8 孫文營;論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趨勢、困境與出路[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9 張春玲;對我國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關系的歷史剖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10 李照修;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祖賓;;對合作辦學項目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J];網絡財富;2010年02期
2 于四海;;基于信息技術的以學為主教學設計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09期
3 ;堅持“五·七”道路 培養(yǎng)一代新人[J];天津教育;1978年05期
4 羅志霖;;開展學習指導實驗 建立以學為主的課堂主體教學新模式[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年09期
5 何麗麗;“以學為主”教學模式初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6 楊榮;《五·七指示》豈容篡改——批判“四人幫”歪曲“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謬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78年02期
7 趙們;備課,求服務教學之真,務以學為主之實[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陳明鐸;;談談我對“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理解[J];天津教育;1977年03期
9 崔岱;;談“以學為主”與“兼學別樣”的辯證關系[J];天津教育;1977年04期
10 張文;;從攻擊以學為主看“四人邦”的假左真右[J];天津教育;197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開錦;;論“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2 高茅;楊亞萍;彭濤;;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探索[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陳雷;石巖;劉景峰;李海權;;中醫(yī)多媒體課件開發(fā)的理論探討[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學術年會——創(chuàng)新優(yōu)秀論文集[C];2002年
4 孟海嶺;;談多媒體網絡的交互與學生的自主學習[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州市第一中學校長 朱丹;教育不給力 創(chuàng)新是浮云[N];河南日報;2011年
2 安康市第二中學副校長 譚廣遠;輝煌凝眾志 重任催奮進[N];安康日報;2010年
3 陽泉市城區(qū)教委 史治勇;走出“減負”的誤區(qū)[N];山西發(fā)展導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何小燕;減負難只因誤區(qū)多[N];人民日報;2003年
5 于洪瑞;引導學生與經典同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6 王曉東;小學教育應利用好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N];朝陽日報;2008年
7 陳韻;德育是民辦學校的生命線[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8 ;“路·車·貨·人”[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劉彭芝;學校德育工作要把握什么?[N];西藏日報;2001年
10 記者 胡孫華;高舉內涵發(fā)展旗幟[N];長江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靖會;中等職業(yè)學校雙主教學模式及其多媒體課件設計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06年
2 高欣;校園網環(huán)境下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整合模式的構建[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偉民;教學網站的輔助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梁蓉;基于項目的網絡學習平臺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為;國內著名教學改革經驗借鑒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王景泓;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7 林蓉華;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探索—《現(xiàn)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云;農村初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實踐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910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39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