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
本文關鍵詞:保山市青少年民族團結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 出處:《保山師專學報》2009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青少年 民族團結教育 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學校 漢族聚居地學校 保山市 民族學校 中小學 各民族 少數(shù)民族學生 傈僳族
【摘要】: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是實現(xiàn)各民族團結、和睦相處的重要基礎。對保山市12所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學校和民族學校,10所漢族聚居地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學校和民族學校在民族團結教育目標設置、課程、活動等方面開展了較多的工作,而漢族聚居地學;旧先狈γ鞔_而具體的民族團結教育。
【作者單位】: 保山學院教育系;騰沖縣民族中學;保山民族中學;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批準號:09BMZ006) 云南省哲社規(guī)劃項目《云南青少年民族團結心理與教育研究》階段成果(項目編號:云宣通2008[29]號)
【分類號】:D633;G527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保山位于云南西部,至2006年保山總人口242.9萬人。正南及西北于友邦緬甸交界有167.78千米的國境線。保山有13個世居民族,除漢族外,少數(shù)民族總人口23.45萬,占總人口的10%。其中:彝族7.67萬人,白族3.99萬人傣族4.2萬人,傈僳族2.9萬人,回族1.3萬人,苗族0.93萬人[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萬榮,金根水;青少年的網(wǎng)絡教育[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不知;少年不識愁滋味?[J];中學生百科;2003年08期
3 葉茂綠,鄧瑩;略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1年08期
4 尹旭晶,陳桂玲;與各民族學生在一起 與民族團結教育在一起[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郝冬梅;關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些思考[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4年02期
6 明世法;民族團結教育在深化中求實效[J];中國民族教育;2004年06期
7 鄭繼武,鄭發(fā)全;芻議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8 孫玉民;強化學校教育 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J];承德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唐永湘,王建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淺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1年01期
10 楊杰;新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邯鄲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邵忠海;;論青少年心理適應與對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陳楊標;馬少云;曹建斌;陳利新;;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癥13例治療臨床小結[A];全國第六次骨病學術會議暨百名杰出骨科專家評選活動論文集[C];2005年
3 戴敖鎖;王倩;;“感恩教育”必須以感動為起點[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4 夏翠翠;方曉義;黃麗娜;萬晶晶;;青少年親子沖突和沖突解決方式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范振國;;青少年抑郁癥的咨詢與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陳頤;王小杰;;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及預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劉玉霞;張威巖;;青少年犯罪的社會心理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8 周業(yè)宇;;創(chuàng)設青少年科普平臺 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一卷)[C];2006年
9 劉夏萍;;青少年適應與對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10 張曉f^;;青少年心理障礙的早期模糊識別[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受恩 齊振挺;民族團結教育的創(chuàng)新[N];新疆日報(漢);2005年
2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成員 民族教育學科組組長 中央民族大學原校長 哈經(jīng)雄 教授;科學的《綱要》更需科學的實施[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任春華 通訊員 韓建;地區(qū)召開第27個民族團結教育月動員會[N];阿克蘇日報;2009年
4 記者 王曉慧;部署第27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N];阿勒泰日報;2009年
5 記者 郝靜;將民族團結教育引向深入[N];阿勒泰日報;2009年
6 史大剛;在地區(qū)第28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電視電話動員會議上的講話[N];喀什日報(漢);2009年
7 記者 王文博;自治區(qū)高校民族團結教育月報告會在喀什師院舉行[N];喀什日報(漢);2009年
8 記者卓瑪;克州召開第27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動員大會[N];克孜勒蘇報;2009年
9 記者 王瑟;民族團結教育成烏魯木齊中小學生必修課[N];光明日報;2009年
10 記者 周伶;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做好各項業(yè)務工作[N];新疆科技報(漢);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教育[D];蘇州大學;2005年
2 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海燕;青少年恐懼情緒再評價調節(jié)腦機制fMRI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郭成;青少年學業(yè)自我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桂萍;青少年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羅艷華;青少年網(wǎng)絡道德教育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6年
3 孫海亮;青少年網(wǎng)絡多重人格成因分析[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4 王照蘭;論“文革”時期的“青少年價值觀教育”[D];河南大學;2005年
5 郝雪;新時期加強青少年誠信教育的措施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徐本華;青少年情感自主及其與家庭親密度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7 戴巧云;青少年友誼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何文廣;青少年親子沖突處理策略與其社會適應關系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9 朱婉麗;淺析黨的三代領導核心的青少年德育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文軍;科學普及對青少年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及對策思考[D];鄭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23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32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