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校對禮制的傳播
發(fā)布時間:2017-12-02 00:15
本文關(guān)鍵詞:古代學校對禮制的傳播
【摘要】:我國古代社會,禮儀制度被認為是治國和修身之本,受到歷代政府的重視。古代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對禮制的教育和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古代學校是習禮演禮的場所;第二,學禮制度本身就是對古代禮制的豐富與發(fā)展;第三,學校也是一些重大禮典的行禮場所。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分類號】:G529;K892.9
【正文快照】: 中國素有“禮義之邦”之稱,禮儀制度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左傳·隱公十一年》云:“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1],歷代政府都非常重視禮制建設(shè)。古代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禮儀制度成為其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學校不僅是習禮和演禮的場所,同時學校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張曉英;;“錢刀”與《白頭吟》創(chuàng)作時代蠡測[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4 劉洪強;;“姜維之母”的疏漏——兼談毛宗崗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中“邏輯錯誤”的修改[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4期
5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6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chǎn)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7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8 胡秋銀;試論郭泰之不仕不隱[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9 胡秋銀;南朝士人隱逸觀[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10 李俸s,
本文編號:1242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2429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