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學習的個性化學習模型設計
本文關鍵詞:基于深度學習的個性化學習模型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個性化學習 深度學習 學習系統(tǒng)
【摘要】:現階段人們的學習呈現碎片化、微型化、多任務和淺層讀圖的特征。如何促使學習者進行信息深度加工、構建結構化知識體系,有效、準確地獲取學習資源,滿足其個性化學習和高階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需求,成為目前的研究焦點。文章在闡述和研究個性化學習、深度學習內涵的基礎上,認為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的核心是個性化學習過程,將它與深度學習過程融合,一方面提出基于深度學習的個性化學習模型,以期提高個性化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指出該模型包括學習交互界面、實踐共同體社區(qū)、深度學習過程、智能導學過程和評價五個核心模塊,以便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信息與網絡中心;
【關鍵詞】: 個性化學習 深度學習 學習系統(tǒng)
【基金】: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項目,編號:MCM20121031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問題提出互聯(lián)網技術和移動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網絡覆蓋更廣、上網速度更快,為網絡學習與移動學習提供了穩(wěn)定的學習環(huán)境。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發(fā)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6.68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為5.94億,在整體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肖龍海;課堂協(xié)商的一種方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06期
2 顧錫平;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及實施[J];教育評論;2001年06期
3 柳棟,王天蓉,汪佳敏,陸愛民,張來春;網上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4 李奇;談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J];遠程教育雜志;2004年01期
5 張勇;學習資源[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6 李景岳,陳竹;學習科學的興起與建立[J];熊岳農專學報;1994年01期
7 陸根書,阮金佑,張萍;元學習與學生學習的改進[J];電力高等教育;1994年01期
8 侯娟;;基于教學設計的學習設計構想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8年12期
9 胡亦軍;王彩云;;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J];教師;2013年13期
10 胡為芹,楊曉宏;研究性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天津教育;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智敏;;論基于網絡的校際協(xié)作學習[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張應國;;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變化及幾點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謝曉芳;;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周之良;;研究學習科學,改善學習狀況[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5 付巧英;;淺論任務型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6 陳寧;;一種學習心理模型的理論構建[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薦;;友善用腦——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的學習科學的新發(fā)展[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8 張娜;;國內外學習投入及其學校影響因素研究綜述[A];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2年
9 尚鮮連;陳靜;牛麗;;泛在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與研究[A];2011高等職業(yè)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yè)學術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沈德立;白學軍;;實現高效率學習的心理機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春(作者單位:廣西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做學習型公民 不斷提升人的素質[N];廣西日報;2003年
2 許建華;學習流引擎 教育服務競風流[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李亞杰;學習: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N];光明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李茂 編譯;學習也有新智慧[N];中國教師報;2010年
5 天津市天津中學 吳其云;洞悉學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N];中國教育報;2011年
6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韓立福;展示對話學習 煥發(fā)生命活力[N];中國教育報;2012年
7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黃榮懷;智慧學習環(huán)境重塑校園學習生態(tài)[N];中國教育報;2012年
8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亦菲;探究性學習[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肖川;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楊有祥;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N];銅川日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曉倩;教師職后研究性學習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安平;基于3G的移動學習在野外實習中的應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艷;基于網絡學習方式分析的學習網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東;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嚴加平;學習風格的理論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玉文;論“研究性學習”理念[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7 楊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學習資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8 程薇;知識生成視角下的工作場所學習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9 林艷;網絡課程中學習資源的生態(tài)化設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穎超;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在美術類院校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59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95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