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家;悠脚_的設計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小學家校互動平臺的設計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學者重視,家校合作越來越受關注,但是在許多學校還沒有完全做到有效的家校合作,以及良好的家;印=逃畔⒒軌蛲苿雍椭С旨倚;。本研究通過文獻閱讀分析了國內外家校合作、家;悠脚_的研究現狀以及學生發(fā)展的相關研究,總結了家;悠脚_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說明家;悠脚_的意義所在。通過兩次調研,分析得出中小學家;蝇F狀、親子關系、對平臺的需求、現有平臺的使用情況以及平臺的功能和缺陷。在理論支持,調研數據支撐的基礎上,設計家;悠脚_,平臺的核心是對學生的關注,而這些關注產生的結果將是家校之間更多的互動,從而更好的實現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論文主要分為六章:第一章,闡述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與意義、內容與方法等,再梳理國內外關于家校合作、學生發(fā)展的相關研究,確定論文的組織結構。第二章,分析總結了家;悠脚_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通過分析家校關系、家;拥膬群约靶畔⒓夹g支持下的家;臃绞,即家校互動平臺的產生與意義;結合學生發(fā)展的內涵和影響因素,得出家;悠脚_對學生發(fā)展的支持。第三章,對目前中小學家;拥默F狀以及對家;悠脚_的需求進行調研,分別調查了農村和城市中小學的教師、家長、學生,從不同的調研對象去了解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以及家長與學生的關系,并了解到學生的身心狀況,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學生狀況。通過訪談,驗證了問卷數據的可靠性,以及更詳細的了解到家;忧闆r、學生情況以及對平臺的需求。第四章,對現有家;悠脚_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了解教師和家長使用家校互動平臺的頻率和滿意度,現有平臺的功能以及存在的缺陷。分析現有平臺使用的總體情況以及達到的效果和未達到其本該實現的效果。第五章,基于理論總結和調查數據支持,設計家;悠脚_的主要模塊與功能,圍繞學生發(fā)展理念,促進家;右詫崿F學生全面發(fā)展。第六章,總結研究結論,反思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并對今后的深入研究進行展望。
【關鍵詞】:家校合作 家;悠脚_ 學生發(fā)展 家;悠脚_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36;G43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緒論10-21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11-12
-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12-13
- 1.3.1 研究內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國內外研究現狀13-20
- 1.4.1 國外研究現狀13-15
- 1.4.2 國內研究現狀15-20
- 1.5 論文結構20-21
- 2 家;悠脚_與學生發(fā)展21-32
- 2.1 家;悠脚_概述21-26
- 2.1.1 家校關系21-22
- 2.1.2 家;22-24
- 2.1.3 家;悠脚_24-25
- 2.1.4 家;悠脚_的意義25-26
- 2.2 學生發(fā)展概述26-29
- 2.2.1 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26-27
- 2.2.2 影響學生身心發(fā)展因素27-29
- 2.3 家;悠脚_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29-32
- 2.3.1 家校溝通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29-30
- 2.3.2 親子溝通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30-31
- 2.3.3 師生溝通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31-32
- 3 家;蝇F狀與學生親子關系調查32-50
- 3.1 調查過程32
- 3.1.1 調查對象32
- 3.1.2 調查內容32
- 3.2 調查數據分析32-47
- 3.2.1 教師問卷分析33-37
- 3.2.2 學生問卷分析37-41
- 3.2.3 家長問卷分析41-45
- 3.2.4 教師訪談分析45-47
- 3.3 調查結果47-50
- 3.3.1 親子關系分析47-48
- 3.3.2 家;臃治48-49
- 3.3.3 家;悠脚_需求分析49-50
- 4 現有家;赢a品的使用情況調查50-62
- 4.1 調查過程50
- 4.1.1 調查對象50
- 4.1.2 調查內容50
- 4.2 調查數據分析50-59
- 4.2.1 教師問卷分析50-55
- 4.2.3 家長問卷分析55-59
- 4.3 調查結果59-62
- 4.3.1 現有家;赢a品功能分析59-60
- 4.3.2 現有家;赢a品使用情況分析60-62
- 5 基于移動設備的家;悠脚_設計62-78
- 5.1 平臺設計理念62-66
- 5.1.1 師、生、家長三者關系62-64
- 5.1.2 可視化呈現形式64-66
- 5.2 平臺需求分析66
- 5.3 整體結構設計66-69
- 5.3.1 基本功能結構設計66-68
- 5.3.2 學生成長記錄指數設計68-69
- 5.4 網絡系統(tǒng)功能模塊設計69-78
- 5.4.1 教師子系統(tǒng)69-72
- 5.4.2 家長子系統(tǒng)72-76
- 5.4.3 學生子系統(tǒng)76-78
- 6 總結與展望78-81
- 6.1 研究結論78-79
- 6.2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79-81
- 6.2.1 研究的不足79-80
- 6.2.2 研究展望80-81
- 參考文獻81-84
- 附錄84-96
- 附錄1 家;蝇F狀調查教師問卷84-86
- 附錄2 家;蝇F狀調查家長問卷86-88
- 附錄3 學生親子關系與身心健康現狀調查問卷88-90
- 附錄4 家;蝇F狀調查教師訪談提綱90-91
- 附錄5 現有家校互動平臺使用情況教師問卷91-93
- 附錄6 現有家;悠脚_使用情況家長問卷93-95
- 附錄7 現有家;悠脚_使用情況教師訪談提綱95-96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科研項目96-97
- 致謝9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洪愷琪;;老師,請不要把我們犯錯的信息發(fā)到家;悠脚_[J];小學生(快樂新讀寫);2013年Z2期
2 李彥敏;孫鯤;;基于手持設備的家;悠脚_設計與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年03期
3 葉學文;趙琳;;淺談網絡家;悠脚_的構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2年12期
4 趙艷文;;巧用校訊通 搭建假期家;悠脚_[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年15期
5 陳英杰;;家;悠脚_打造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1期
6 宋修軍;劉紅梅;;搭建家;悠脚_,架構合作教育橋梁[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2期
7 孫麗萍;;多元 深入 有效——回應《家;拥摹蔼毥菓颉薄穂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06期
8 譚婭君;;高職院,F代家;悠脚_構建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年08期
9 徐雪文;張菊;;信息推送技術在家;悠脚_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2年06期
10 楊茗娜;;淺談使用家長學校網上互動平臺的心得[J];長三角(教育);2012年09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記者 康磊;建“長春教育專網”搭“家;悠脚_”[N];長春日報;2009年
2 廣東 楊寧;家;悠脚_解決方案[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6年
3 記者 王紅艷 通訊員 董金金;互動溝通育英才[N];人民郵電;2009年
4 記者 姜楠;長春市斥資十億打造教育專網[N];吉林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耘光;以用戶為中心的移動家;悠脚_分析與設計[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詹志娟;中小學家;悠脚_的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3 翁秀琴;基于網絡的家;悠脚_設計與開發(fā)[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吉翔;基于移動平臺的家;悠脚_子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中小學家;悠脚_的設計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3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493454.html